南方财经记者 张晓慧 深圳报道
近日,深圳首单批量化房屋安全保险产品落地,被保险者为罗湖黄贝、东湖两个街道的990栋“高龄”房屋,保险内容涵盖房屋整体倒塌的财产损失、人员伤亡补偿以及高空坠物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等,其中黄贝街道本次投保标的涉及辖区范围内757栋“高龄”房屋,房龄大部分在30年以上。
南方财经了解到,该保险服务由深圳罗湖区金融服务署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深圳市分公司共同打造,保险公司及合作的第三方服务公司将利用市场化手段为日常巡查与重点房屋定期检测提供专业保障。
事实上,此次给老房子上“养老保险”正是此前罗湖提出的“费改保”模式的落地。
2024年10月,罗湖发布支持保险行业发展的“保险18条”,围绕“费改保”提出18条具体措施,核心思路是将指政府传统的财政费用支出补贴转变为直接投保或提供保费补贴等政策扶持,为社会治理等各领域提供风险保障,从而将传统的事后补偿被动状态转变为常态化隐患监测、预警和整改的主动预防。
罗湖区金融服务署副署长陈佳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罗湖推出“费改保”模式,一是出于社会所需,基层治理和保险机构在创新方面遇到堵点、痛点;二是基于罗湖所能,罗湖有较强的财险创新基因,全市前十强财险公司中有七家在罗湖。
以往的老旧房屋安全巡查主要由所属街道负责,引入“费改保”模式后,则构成保险公司与社区组合形成的“专业力量+社区协同”双轨模式。
据了解,作为承保方的保险公司将承担三项核心职能:一是组建专业巡查队伍,引入房屋安全隐患智能监测工具,定期对被保险房屋开展全覆盖安全检查;二是建立专项保险资金池,对意外事故导致的房屋结构性损毁、第三方财产损失及人身伤亡提供一定程度的保障;三是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房屋管家,对房屋实施线上化分级分类管理,定期出具风险评估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作为深圳最早的建成区,罗湖老旧小区和房屋数量多,也最早在老旧房屋安全保障方面作出探索。据悉,在“费改保”领域,罗湖已梳理出28类应用场景40余个项目,项目储备居全市前列,涵盖城市公共风险治理、民生服务保障提质、资金使用降本增效等领域,目前已落地9个项目。
本文链接:深圳罗湖给990栋“老房子”买了“养老保险”http://www.sushuapos.com/show-1-45985-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