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同济大学核医学研究所所长余飞团队开展的《“核护健康”核医学助力肿瘤高清显像》科普项目在上海技术交易所实现成果交易转化,成为全国首单核医学科普成果转化案例。
核技术始于国防,但也能治病救人,在国家八部委联合出台《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后,核医学迎来了快速发展期。今年6月,秦山核电基地依托商用重水堆成功实现放射性同位素镥-177国产化量产,年产能超万居里,打破了该医用放射性同位素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同时,大型国产核医学高精尖影像设备、新型核医学分子影像探针及核素治疗药物陆续获批进入我国医疗系统,为众多患者带来了个性化和精准诊疗的新选择。然而,这项惠及众多患者的前沿科技却在临床实际应用中面临重重阻力,众多患者因“谈核色变”而耽误必要检查和有效治疗。
针对上述问题,余飞团队依托我国唯一设在医院的全国核科普教育基地,开展了系列化核技术医学应用科普,《“核护健康”核医学助力肿瘤高清显像》正是代表性科普项目。
作为中国核学会科学家精神宣传团首批专家,余飞介绍,该项目不仅旨在讲解晦涩的医用核技术,更肩负着破除“核恐慌”的使命。团队聚焦公众对“核”的疑虑与误区,在线下开展专家面对面交流、答疑释惑等活动,还通过拍摄患者真实故事短片、制作互动体验课程等多元形式,让公众直观看见核医学“真实、安全、有效”的实际应用。
“核医学不是‘核爆炸’,而是让看不见的病显得清楚,让难治的瘤精准治愈。”余飞指出,该科普项目的转化有望改变既往核科普的“单向灌输、空洞宣教”的形式,让大众真正理解和信任“核医学”,最终实现医疗诊治、社会服务与科技创新的三方融合。
余飞同时强调,随着我国核医学在全球科创赛道由“跟跑”进入“并跑”、甚至“领跑”的关键时期,亟待破除“谈核色变”的传统认知,高质量的核科普已经成为创新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可以通过核医学科普转化项目让尖端核医学科技更好地惠及大众。
本文链接:破除“核恐慌”,我国首单核医学科普成果实现转化http://www.sushuapos.com/show-11-25538-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