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陈红霞 实习生 叶斯哈尔 湖北潜江报道
在湖北省潜江市,小龙虾不再只是夏日餐桌上的短暂风味,而是已经成长为年产值突破870亿元的富民支柱产业。从一道时令菜肴,到一座城市的产业名片,再到一个国家级的特色产业集群,潜江这座位于湖北省西南部的城市,正以一只小龙虾为起点,触发一场跨越地域的全球链式反应,持续拓展湖北省淡水养殖产业的深度与广度,构建出一个以创新推动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8月26日,在中宣部“活力中国调研行”湖北潜江站的活动现场,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通过系统性的技术创新与模式突破,潜江在全国率先推出“四季有虾”模式,成功破解农产品行业长期面临的季节性瓶颈。该模式不仅打破了传统农业的天花板,实现小龙虾全年持续供应,还将单一水产养殖扩展为复合产业生态,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更推动原有小龙虾全产业链实现规模与辐射力的倍数级增长。
这场围绕小龙虾的产业变革,折射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以技术创新破解产业瓶颈,以模式创新拓展价值空间,以产业链思维构建产业生态。潜江,正以其独特的实践,为中国现代农业创新发展书写生动注脚。
产业困局:打破农业的季节性瓶颈
“红遍天下”的小龙虾,已成为潜江的城市名片和支柱产业,也是湖北省淡水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作为传统农业门类,小龙虾产业长期受制于自然条件,难以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境。春季投苗、夏季集中上市、秋冬几近断档——这一传统产销周期严重制约了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在消费端,季节性断档导致许多餐饮企业全年经营失衡。潜江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维坦言:“我们这有句老话,‘开张三个月,赚够一年钱’。冬季没有活虾供应,不少餐厅要么改用冻虾,影响口感,要么直接歇业或改行,甚至出现‘合租店面、分时经营’的无奈之举。”
对养殖户而言,传统模式同样充满风险。“行情好时一亩池塘能赚三四千元,不好时甚至亏本,”养殖户李福建表示。
夏季集中上市导致“虾贱伤农”,冬季则陷入“空塘”无收入的窘境。这种强烈的季节波动,不仅抑制了产业价值释放,也限制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技术破局:以创新打破传统天花板
面对这一行业共性难题,潜江选择了以创新迎战困局。
自2022年底起,以李明波为代表的技术团队开启“四季有虾”模式攻关,围绕“秋养冬销、错峰上市”的目标,逐步建立起可复制、可推广的小龙虾全年育苗与养殖体系。
技术突破是其中的核心。在潜江张家窑基地,团队通过四大创新破解行业难题:池塘设施改造实现养殖密度可控,四季水草配置保障全年栖息环境稳定,精准营养投喂支持冬季正常蜕壳生长,“同塘育养分离”技术则实现苗种自给自足。
“这些改进看似细微,却切实解决了大问题,”李明波介绍,比如池塘改造,每亩成本仅200元,却能显著提升养殖效率和虾品质量。
模式创新同样关键。虾稻共作面积占潜江小龙虾养殖85%以上,通过将池塘精养技术延伸至虾稻田,潜江创新推出“早稻+冬虾+早春虾”循环养殖模式,实现“一田三收”,大幅提升土地综合效益。
“如今每亩地净收入能达到1万元左右,比以往至少翻了一倍,”李福建高兴地说,接下来他会大力扩大新模式的养殖面积。
链式反应:从产品到产业的价值跃迁
“四季有虾”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触发了全产业链的深度变革。
最直接体现于价值提升。2025年春节期间,大规格小龙虾价格攀升至54元/斤,达到夏季均价的三倍。据统计,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潜江冬虾上市量达2.4万吨,实现产值21.9亿元。
更深远的变革在于产业生态的进一步升级完善。目前,潜江已形成集科研示范、良种选育、生态养殖、加工出口、餐饮服务、冷链物流、精深加工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周边地区乃至全国的小龙虾都运到潜江集散,每斤溢价可达几毛钱,”潜江市小龙虾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办公室主任张玮表示。目前潜江小龙虾综合产值突破870亿元,品牌价值527.2亿元,居全国同类品牌榜首。2025年上半年养殖产量12.25万吨,同比增长4.6%。
如今,“四季有虾”模式让供应链无淡季后,可进一步拓宽产品的应用场景,提升产业链的丰富度。
在消费市场,“四季有虾”为潜江龙虾走出湖北创造可能。2024年春节期间,潜江在上海、深圳等地成功开展冬虾推广,获得当地市场高度认可。
“潜江小龙虾交易量占全国近四分之一,”吴维表示,全省交易在此集聚,形成显著规模效应和品牌特色,成为全国小龙虾产业中最具辨识度的集群之一。
“潜江样本”正为全国现代农业创新提供宝贵经验。
就业生态:全产业链富民增收
万明是潜江虾皇酒店的一名厨师,年收入超过10万元。“我的爱人做服务员,父母在附近小龙虾加工厂做分拣工作,”他分享道,“全家年收入约25万元,都围绕这条产业链。”更让他欣慰的是,家人不再需要外出打工,孩子和老人得到陪伴,家庭幸福感显著提升。
在潜江,像万明这样依托小龙虾产业链实现就业的居民已达22万人,约占全市人口四分之一。从收入结构看,养殖人员年收入可超10万元,加工分拣等季节性工种约4万元,餐饮服务与厨师岗位则在7–12万元之间。一只小龙虾,真正变成了就业增收的“黄金产业”。
当前,随着产业生态的丰富,还继续催生出如品虾师、养殖技术员、电商主播等新型职业,就业形态更多元、结构更健康。
从三产融合角度看,潜江已形成良性循环格局:一产养殖成为农村就业“蓄水池”,二产加工与物流提供稳定岗位,三产餐饮与旅游发挥显著带动效应。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500余家小龙虾相关企业,产业链就业凝聚力和社会经济价值持续增强。
随着模式推广深入,潜江计划于年底实现冬虾养殖面积10万亩、产量3.2万吨的目标。随着“四季有虾”模式不断推广,潜江正在实现从小龙虾“一季红”到产业“四季火”的深刻转型。这条依托小龙虾构建的完整产业链,不仅是潜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本地产业升级,也为湖北省淡水养殖产业树立了新标杆,成为湖北农业走向全国、放眼全球的亮眼名片,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扎实而富有生命力的“潜江方案”。
本文链接:潜江创新样本:一只小龙虾引发的全球链式反应丨活力中国调研行http://www.sushuapos.com/show-4-20168-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下一篇: 房地产限购退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