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肃宕昌县2025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培训班圆满落幕。在为期10天的“理论+实践+线上”混合式教学后,100名来自乡村文化、非遗传承、粮油种植等领域的骨干人员,获得高素质农民培育合格证书,成为推动当地产业发展的新鲜血液。
此次培训是宕昌县在乡村人才振兴方面的一次创新实践。通过将课堂设在田间地头、大学试验站与农业园区,推行“跟岗见习+顶岗轮岗+观摩交流”的实景教学模式,宕昌打造出贴近农民、贴近产业的“家门口充电站”,有效破解乡土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的难题。
聚焦需求,培训内容“接地气、有实效”。围绕宕昌县粮油作物产业发展和农民实际需要,培训设置了综合素养、专业技能与能力拓展三类课程,涵盖乡风文明、文旅融合、电子商务、粮油高产技术、病虫害防治及合作社运营等内容。课程设计紧盯生产中的“瓶颈难点”,从良种筛选、绿色防控,到机械化植保、收储销售,实现全产业链覆盖,确保学员“学即能用、用即有效”。
模式创新,课堂搬进“一线场景”。培训突破传统课堂限制,组织学员远赴陕西杨凌、西安等农业先进地区,走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试验站、现代农业产业园,开展实地实训和现场观摩。通过“在田间学、在干中练”,学员得以找差距、拓思路、学真经,真正实现从“听得到”到“做得好”的转变。
多元师资,既讲理论也传经验。培训班特邀省内外农业部门专家、高校教授和一线“土专家”联合授课,既有前沿理论指导,也有接地气的经验分享。这种“教授+专家+田秀才”的师资组合,让学员在掌握新技术的同时,汲取来自田野的实用智慧。
“这次培训既有高度又接地气,”学员们说:“尤其是电商运营和绿色防控的实操课,让我们看到了差距,也找到了方向。”
成效显著,学员成为“振兴火种”。培训结束后,学员们普遍表示内容实用、方法有效,不仅提升了种植技能与经营理念,更增强了带头致富、推动乡村发展的信心。他们纷纷表示将把所学运用于实践,努力成为“带好头、作示范”的乡村振兴主力军。
持续赋能,做好育后“跟踪服务”。宕昌县农广校赵军平表示:下一步将建立健全培训后的跟踪服务与长效管理机制,持续巩固培训成效,接续培育一批懂产业、善经营、能创新的“新农人”,为全县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注入持续人才活力。
宕昌此次培训,以创新模式打通了人才培养与产业振兴的“最后一公里”,为西部县域破解乡村人才瓶颈、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路径。( 宕昌县委宣传部 刘国庆 )(中国发展网)
本文链接:甘肃宕昌:打造“家门口充电站” 育人才促振兴http://www.sushuapos.com/show-5-75638-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甘肃宕昌:“产培评”融合 激发振兴新动能
下一篇: 泰州姜堰:数据赋能 护航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