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 日夜间
    随系统
    浅色
    深色
  • 主题色

我在这里,生活在别处?

2025-07-24 09:18:23 来源: 解放日报

大学时候,我遇到了米兰·昆德拉。最初看的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如今的翻译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里的关键是,“轻”在生命之中,抑或它就是生命?生命中的“轻”已经让人无法承受,那生命就不要“轻”了。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我不是因为昆德拉的故事或表述而喜欢上他的,而是因为他帮我澄清了心头的某些困扰。以往生活中的经验和片段的感觉、思考,不知该如何表达的,是昆德拉帮我表达出来,使我了然自己的困扰所在。所以,我遇到昆德拉,是一种偶然。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读到《生活在别处》,亦复如是。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诗是人的一种本能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其实,这篇文章第一句话,我本来想写:“大一那年暑假,我遇到了米兰·昆德拉。”但实情是,我读大学时遇到昆德拉,但已经忘记具体的时间了。我是历史学者,应该说实话。然而,被我放弃的那一句听起来好像更文艺、更有诗意些,所以我有些不舍得。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诗意在哪儿?大学四年,是不是太长了?“大一暑假”不然。诗意如同革命,瞬间发生,毫无预兆,“啪”地就来了。所以,《生活在别处》的开篇,诗人的母亲一直在想:“究竟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怀上诗人的?”“怀上诗人”是件大事,具有历史意义,得找一个确定的“时候”。在某个时间点上,世界开始了,“啪”的一声,从此一切不同,不需要含混、暧昧、拖延、期期艾艾。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所以——“大学时候,我遇到了米兰·昆德拉。”这是历史。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大一那年暑假,我遇到了米兰·昆德拉。”这是诗。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因为专业积习,所以我选择了更准确的表达;但那个诗意的表述始终在我脑子里跳,想跳到纸面。这大概是因为,诗是人的一种本能。昆德拉说:“抒情态度是每一个人潜在的态势;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范畴之一。”而历史并不是。所以,我刚上大学时,当时的老师说:世上有年轻的诗人,而没有年轻的历史学家。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一个年轻人,只要在那里站着、坐着、躺着,随意地、专注地,他就可能是个诗人,可历史不是人的本能。要成为好的历史学家,人得挣扎。因为历史会把人拖进困惑里——天一样大、水一样深的困惑里,把人淹没了。所以,从上大学到上研究生,我在困惑里撞来撞去,想撞见一条路。可是,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困惑在何处,又怎么会找到答案?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根据随手写在扉页的记录,我的《生活在别处》是1995年3月在复旦大学南区书亭买的。那时候我研究生二年级都快结束了,人不年轻,诗已远去。然而,它还是帮我在困惑中扯开一条裂缝,让我看清自己挣扎的是什么,把它从我身上挪开,打量它、端详它、思索它。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昆德拉这本书讨论的是“抒情时代”:“抒情时代就是青春。我的小说是一部青春的叙事诗,也是对我所称之为‘抒情态度’的一个分析。”它亘古如斯,无法消除:“抒情诗已经存在了许多世纪,因为千百年来人类就具有抒情态度的能力。诗人就是它的化身。”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这本书写了一个年轻诗人的一生。因为他年纪轻轻就死去了。诗人名叫雅罗米尔,在捷克语中的意思是“他爱春天”和“他被春天所爱”:他和春天不分彼此,相互爱着对方。可是,雅罗米尔的春天不是我们平时说的春天。在生活和历史的世界里,春天是一个季节,它离开了还会回来,像冬天一样(雅罗米尔就死在冬天),永远轮回。可是在雅罗米尔的世界里——在诗和抒情的世界里,春天只有一次,“啪”地一下来到,身后没有冬天。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作者借助雅罗米尔的一生,讨论、分析“抒情”的意义和影响。每一次分析都是一次分离:离开“诗”的世界,回到“史”的世界。实际上,我被这本书感动,是因为我自己那时还刚好扯着青年的尾巴梢,也是因为人类也刚刚经历了一个“抒情时代”,余烬犹温。《生活在别处》不但帮助我打理自己的青春,也帮我回看历史。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抒情和革命之间住着梦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书的第一页有我当年用铅笔写的批注:诗、青春与革命。这是我对它主题的概括。诗和青春有天然的关系,但它为何遇到革命?这当然得力于历史的撮合:雅罗米尔生在二战之前的捷克,而随着战争结束,在捷克,革命成为落在每个人头上的命运——在这个意义上,诗人卷入革命是一场意外。可是,这本书的主题让我相信,这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原因就在诗人自己:他爱春天并被春天所爱,而春天必然入夏。春天和夏天都是抒情的季节,可又根本不同。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雅罗米尔这个名字来自他的母亲。她出身资产阶级,对她来说,抒情就只是春天,它“使人联想到翅膀和自由地飞翔”。就像布拉格郊外的溪谷,“到处都是裂罅、岩石和起伏不平的地面”,可是它们隶属“广阔的自然”,是有诗意的裂罅、岩石;犹如她的怀孕,是对资产阶级“平淡无奇、按部就班的生活的浪漫的反抗”。这是反抗,但它是“浪漫的反抗”,于是就不可能脱离资产阶级的生活轨道太远或太久——它构成了这生活的一部分。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然而,对革命而言,抒情是夏天,是火焰,是艳阳高照、电闪雷鸣,没有暧昧含蓄,只有黑白分明。诗人处在一个成年人统治的“不相容的世界”里,“犹如沧海之一粟”,所以他满怀“焦虑(或愤怒)”,他需要认可。“这就是为什么年轻人都是这样热烈的一元论者,绝对的使者”;而年轻的革命者(他们的愤怒胜过焦虑)要坚持从一个单一的观念里锻造出一个绝对的新世界,因为“要么一切,要么全无”。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这就是为什么诗、青春要和革命待在一起。有两种抒情,从一种走向另一种,只是不经意间的事,自然而流畅,有逻辑上的必然——虽然在事实上并不必然。然而,在抒情的世界里,事实抗不过逻辑。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而逻辑抗不过感觉。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昆德拉两次提到焦虑和愤怒,两次顺序不同,重点在革命者的愤怒——愤怒激发行动。愤怒当然也从焦虑转化而来,但焦虑是个体的,愤怒则将能量投向社会。如果和另一种个体性的情感——困惑比一下,焦虑和愤怒的亲密性就更加清晰。困惑来自不确定感,它要寻找确定性,其能量目标始终指向自我;焦虑的主体则带着一种掌握了真理的隐微感觉,重要的不是确定性,而是实现真理:只有不公消失,焦虑才会抚平。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在抒情和革命之间住着梦。在梦里,一个人可以为所欲为,全凭自己驱使(在这一点上,它和诗是一样的)。雅罗米尔有一个化身,生活在他的脑海里,名叫泽维尔。泽维尔的生活是由梦构成的,从一个梦滑入另一个梦,没有任何障碍。他在梦中而活,靠做梦而活。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这就是“生活在别处”,意味着生活不在这里。于是,你在当下(这里)可以为所欲为,因为除了“别处”,人生别无约束——而“别处”,从逻辑上说,又不可能真的约束你。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然而正是在“别处”,在梦中,抒情和革命,两张面孔合而为一。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这不是昆德拉的虚构。在马克西姆·古列耶夫为布罗茨基所写的传记中,我们读到:“艺术家(作为创造者)在否定和排斥一种制度及其法则的同时,也必定在制定自己的规则,并试图将自己周围的一切——家庭、孩子、亲戚、朋友——纳入这种制度(大体上是强制性的)。”这里有“两种专制——政治及创作上的专制的冲突”,而“当这种冲突发展到顶峰时,艺术家(由于客观原因)无法与政权进行势均力敌的论战”,只能“和他周围的人展开辩论”。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诗人败诉。但诗人不会安于失败。他面前有两条路:一是把自己当作炸药包投出去,和他反对的力量同归于尽。另一条是构建并维持一个以自己为圆心的王国,王国内的其他力量从此要么服从,要么消逝。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诗人死了。诗人在恍惚间,在看到泽维尔说“是的,我要背弃你”的时候,终于意识到他和泽维尔“迥然不同”,泽维尔“是他的仇敌”。就这样,在结尾,革命和诗人分手了:诗人死去,革命则走进下一个梦,投入新的“冒险”。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所以,如今我想在第一页上写的三个词后添加两个词:背叛和死亡。这两组词,前一组三个都是明亮的,后一组两个是晦暗的。然而,这“晦暗”也正来自这“光亮”:它们紧密纠缠,难解难分。所以,这问题很难有明晰的答案。然而,我们也许可以把它们整个地从我们身上挪开,放在桌子对面,打量、端详、思索。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问题也不在“别处”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故事快结束而未结束的时候,《生活在别处》把笔墨从年轻诗人身上荡开,写了一个中年男人:他因为“和资本主义英国的关系太深”而得不到当局信任,小心避世,却又深通世故。他懂得放松,喜欢寻欢作乐,又明白怎样保护自己,也不伤害别人。他也在“冒险”(如同泽维尔),可是在“冒险”中又维持着“一定的宁静和秩序”。他和雅罗米尔不无相似:昆德拉说,他有一种“田园诗般的气质”,并且“很久以来就觉得自己处在生活之外”,还有,他也在背叛:背弃了历史以及它富有戏剧性的表演,背弃了他自己的命运。可是他和雅罗米尔不同:他是中年,雅罗米尔是青年;他的抒情是“田园诗”的、温情脉脉,雅罗米尔的抒情狂飙突进;他背弃的是历史和自我,雅罗米尔背弃的是恋人;他有“经验”,雅罗米尔有“词语”。这个中年男人“处在自己的生活之外”,不也是“生活在别处”?那是另一种“生活在别处”。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但是,可以猜一猜:这是否意味着,问题不在生活,也不在“别处”——倘若“别处”在生活之中(生活中一定有“别处”的),而不等于生活,那它并非必然带来悲剧;但如果生活和“别处”合一了,不是“别处”在生活之中,而是生活由“别处”界定,那才是悲剧。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这就如同雅罗米尔一直在寻找的“我”——寻找“我”,是雅罗米尔人生悲剧的根源。我如今知道,任何“我”都是在和不同的“我”的碰撞中建立起来、获得承认的。我吾我以及人之我。所以,问题不在于寻找“我”,问题在于,雅罗米尔不知道“我”存在于和“人之我”的相“及”之中。他不能容忍杂质(异己之己),他要的是一个绝对的“我”。不存在。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那么,昆德拉在这里检讨的“抒情”呢?他究竟怎么看?他最讨厌的“媚俗”呢?我们应该怎么看?“媚俗是所有政治家的美学理想。”昆德拉说。然而,我们不是政治家,我们是可以坦然地“把孩子抱起来,亲孩子的脸蛋”的,对不对?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作者:王东杰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大学时候,我遇到了米兰·昆德拉。最初看的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如今的翻译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里的关键是,“轻”在生命之中,抑或它就是生命?生命中的“轻”已经让人无法承受,那生命就不要“轻”了。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我不是因为昆德拉的故事或表述而喜欢上他的,而是因为他帮我澄清了心头的某些困扰。以往生活中的经验和片段的感觉、思考,不知该如何表达的,是昆德拉帮我表达出来,使我了然自己的困扰所在。所以,我遇到昆德拉,是一种偶然。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读到《生活在别处》,亦复如是。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诗是人的一种本能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其实,这篇文章第一句话,我本来想写:“大一那年暑假,我遇到了米兰·昆德拉。”但实情是,我读大学时遇到昆德拉,但已经忘记具体的时间了。我是历史学者,应该说实话。然而,被我放弃的那一句听起来好像更文艺、更有诗意些,所以我有些不舍得。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诗意在哪儿?大学四年,是不是太长了?“大一暑假”不然。诗意如同革命,瞬间发生,毫无预兆,“啪”地就来了。所以,《生活在别处》的开篇,诗人的母亲一直在想:“究竟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怀上诗人的?”“怀上诗人”是件大事,具有历史意义,得找一个确定的“时候”。在某个时间点上,世界开始了,“啪”的一声,从此一切不同,不需要含混、暧昧、拖延、期期艾艾。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所以——“大学时候,我遇到了米兰·昆德拉。”这是历史。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大一那年暑假,我遇到了米兰·昆德拉。”这是诗。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因为专业积习,所以我选择了更准确的表达;但那个诗意的表述始终在我脑子里跳,想跳到纸面。这大概是因为,诗是人的一种本能。昆德拉说:“抒情态度是每一个人潜在的态势;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范畴之一。”而历史并不是。所以,我刚上大学时,当时的老师说:世上有年轻的诗人,而没有年轻的历史学家。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一个年轻人,只要在那里站着、坐着、躺着,随意地、专注地,他就可能是个诗人,可历史不是人的本能。要成为好的历史学家,人得挣扎。因为历史会把人拖进困惑里——天一样大、水一样深的困惑里,把人淹没了。所以,从上大学到上研究生,我在困惑里撞来撞去,想撞见一条路。可是,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困惑在何处,又怎么会找到答案?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根据随手写在扉页的记录,我的《生活在别处》是1995年3月在复旦大学南区书亭买的。那时候我研究生二年级都快结束了,人不年轻,诗已远去。然而,它还是帮我在困惑中扯开一条裂缝,让我看清自己挣扎的是什么,把它从我身上挪开,打量它、端详它、思索它。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昆德拉这本书讨论的是“抒情时代”:“抒情时代就是青春。我的小说是一部青春的叙事诗,也是对我所称之为‘抒情态度’的一个分析。”它亘古如斯,无法消除:“抒情诗已经存在了许多世纪,因为千百年来人类就具有抒情态度的能力。诗人就是它的化身。”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这本书写了一个年轻诗人的一生。因为他年纪轻轻就死去了。诗人名叫雅罗米尔,在捷克语中的意思是“他爱春天”和“他被春天所爱”:他和春天不分彼此,相互爱着对方。可是,雅罗米尔的春天不是我们平时说的春天。在生活和历史的世界里,春天是一个季节,它离开了还会回来,像冬天一样(雅罗米尔就死在冬天),永远轮回。可是在雅罗米尔的世界里——在诗和抒情的世界里,春天只有一次,“啪”地一下来到,身后没有冬天。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作者借助雅罗米尔的一生,讨论、分析“抒情”的意义和影响。每一次分析都是一次分离:离开“诗”的世界,回到“史”的世界。实际上,我被这本书感动,是因为我自己那时还刚好扯着青年的尾巴梢,也是因为人类也刚刚经历了一个“抒情时代”,余烬犹温。《生活在别处》不但帮助我打理自己的青春,也帮我回看历史。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抒情和革命之间住着梦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书的第一页有我当年用铅笔写的批注:诗、青春与革命。这是我对它主题的概括。诗和青春有天然的关系,但它为何遇到革命?这当然得力于历史的撮合:雅罗米尔生在二战之前的捷克,而随着战争结束,在捷克,革命成为落在每个人头上的命运——在这个意义上,诗人卷入革命是一场意外。可是,这本书的主题让我相信,这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原因就在诗人自己:他爱春天并被春天所爱,而春天必然入夏。春天和夏天都是抒情的季节,可又根本不同。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雅罗米尔这个名字来自他的母亲。她出身资产阶级,对她来说,抒情就只是春天,它“使人联想到翅膀和自由地飞翔”。就像布拉格郊外的溪谷,“到处都是裂罅、岩石和起伏不平的地面”,可是它们隶属“广阔的自然”,是有诗意的裂罅、岩石;犹如她的怀孕,是对资产阶级“平淡无奇、按部就班的生活的浪漫的反抗”。这是反抗,但它是“浪漫的反抗”,于是就不可能脱离资产阶级的生活轨道太远或太久——它构成了这生活的一部分。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然而,对革命而言,抒情是夏天,是火焰,是艳阳高照、电闪雷鸣,没有暧昧含蓄,只有黑白分明。诗人处在一个成年人统治的“不相容的世界”里,“犹如沧海之一粟”,所以他满怀“焦虑(或愤怒)”,他需要认可。“这就是为什么年轻人都是这样热烈的一元论者,绝对的使者”;而年轻的革命者(他们的愤怒胜过焦虑)要坚持从一个单一的观念里锻造出一个绝对的新世界,因为“要么一切,要么全无”。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这就是为什么诗、青春要和革命待在一起。有两种抒情,从一种走向另一种,只是不经意间的事,自然而流畅,有逻辑上的必然——虽然在事实上并不必然。然而,在抒情的世界里,事实抗不过逻辑。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而逻辑抗不过感觉。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昆德拉两次提到焦虑和愤怒,两次顺序不同,重点在革命者的愤怒——愤怒激发行动。愤怒当然也从焦虑转化而来,但焦虑是个体的,愤怒则将能量投向社会。如果和另一种个体性的情感——困惑比一下,焦虑和愤怒的亲密性就更加清晰。困惑来自不确定感,它要寻找确定性,其能量目标始终指向自我;焦虑的主体则带着一种掌握了真理的隐微感觉,重要的不是确定性,而是实现真理:只有不公消失,焦虑才会抚平。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在抒情和革命之间住着梦。在梦里,一个人可以为所欲为,全凭自己驱使(在这一点上,它和诗是一样的)。雅罗米尔有一个化身,生活在他的脑海里,名叫泽维尔。泽维尔的生活是由梦构成的,从一个梦滑入另一个梦,没有任何障碍。他在梦中而活,靠做梦而活。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这就是“生活在别处”,意味着生活不在这里。于是,你在当下(这里)可以为所欲为,因为除了“别处”,人生别无约束——而“别处”,从逻辑上说,又不可能真的约束你。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然而正是在“别处”,在梦中,抒情和革命,两张面孔合而为一。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这不是昆德拉的虚构。在马克西姆·古列耶夫为布罗茨基所写的传记中,我们读到:“艺术家(作为创造者)在否定和排斥一种制度及其法则的同时,也必定在制定自己的规则,并试图将自己周围的一切——家庭、孩子、亲戚、朋友——纳入这种制度(大体上是强制性的)。”这里有“两种专制——政治及创作上的专制的冲突”,而“当这种冲突发展到顶峰时,艺术家(由于客观原因)无法与政权进行势均力敌的论战”,只能“和他周围的人展开辩论”。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诗人败诉。但诗人不会安于失败。他面前有两条路:一是把自己当作炸药包投出去,和他反对的力量同归于尽。另一条是构建并维持一个以自己为圆心的王国,王国内的其他力量从此要么服从,要么消逝。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诗人死了。诗人在恍惚间,在看到泽维尔说“是的,我要背弃你”的时候,终于意识到他和泽维尔“迥然不同”,泽维尔“是他的仇敌”。就这样,在结尾,革命和诗人分手了:诗人死去,革命则走进下一个梦,投入新的“冒险”。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所以,如今我想在第一页上写的三个词后添加两个词:背叛和死亡。这两组词,前一组三个都是明亮的,后一组两个是晦暗的。然而,这“晦暗”也正来自这“光亮”:它们紧密纠缠,难解难分。所以,这问题很难有明晰的答案。然而,我们也许可以把它们整个地从我们身上挪开,放在桌子对面,打量、端详、思索。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问题也不在“别处”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故事快结束而未结束的时候,《生活在别处》把笔墨从年轻诗人身上荡开,写了一个中年男人:他因为“和资本主义英国的关系太深”而得不到当局信任,小心避世,却又深通世故。他懂得放松,喜欢寻欢作乐,又明白怎样保护自己,也不伤害别人。他也在“冒险”(如同泽维尔),可是在“冒险”中又维持着“一定的宁静和秩序”。他和雅罗米尔不无相似:昆德拉说,他有一种“田园诗般的气质”,并且“很久以来就觉得自己处在生活之外”,还有,他也在背叛:背弃了历史以及它富有戏剧性的表演,背弃了他自己的命运。可是他和雅罗米尔不同:他是中年,雅罗米尔是青年;他的抒情是“田园诗”的、温情脉脉,雅罗米尔的抒情狂飙突进;他背弃的是历史和自我,雅罗米尔背弃的是恋人;他有“经验”,雅罗米尔有“词语”。这个中年男人“处在自己的生活之外”,不也是“生活在别处”?那是另一种“生活在别处”。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但是,可以猜一猜:这是否意味着,问题不在生活,也不在“别处”——倘若“别处”在生活之中(生活中一定有“别处”的),而不等于生活,那它并非必然带来悲剧;但如果生活和“别处”合一了,不是“别处”在生活之中,而是生活由“别处”界定,那才是悲剧。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这就如同雅罗米尔一直在寻找的“我”——寻找“我”,是雅罗米尔人生悲剧的根源。我如今知道,任何“我”都是在和不同的“我”的碰撞中建立起来、获得承认的。我吾我以及人之我。所以,问题不在于寻找“我”,问题在于,雅罗米尔不知道“我”存在于和“人之我”的相“及”之中。他不能容忍杂质(异己之己),他要的是一个绝对的“我”。不存在。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那么,昆德拉在这里检讨的“抒情”呢?他究竟怎么看?他最讨厌的“媚俗”呢?我们应该怎么看?“媚俗是所有政治家的美学理想。”昆德拉说。然而,我们不是政治家,我们是可以坦然地“把孩子抱起来,亲孩子的脸蛋”的,对不对?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作者:王东杰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v1j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本文链接:我在这里,生活在别处?http://www.sushuapos.com/show-6-16585-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于雕梁画栋中看到热爱生活的心

下一篇: 《聊斋:兰若寺》井下故事会讲透中国式浪漫

热门资讯

推荐资讯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