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戏院《纪念荀慧生诞辰125周年荀派折子戏专场》的舞台上,年龄最大的演员不过20岁,最小的14岁;在中山公园音乐堂的钢琴协奏曲《黄河》与《黄河大合唱》音乐会上,和81岁朗诵名家瞿弦和同台献艺的,是大三的在校生。近日,“艺韵薪承 芳华北戏——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京津冀教学成果展演”迎来高潮,一批北戏的年轻学子从校园迈向社会舞台,一展“娃娃唱大戏”的风采。
《纪念荀慧生诞辰125周年荀派折子戏专场》演出剧照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京津冀教学成果展演自今年10月下旬启动。11月期间,涵盖京剧、评剧、曲艺、音乐等多艺术门类的十余台演出,在京津冀三地集中呈现。戏曲表演是北戏的“龙头专业”,展演中,京剧系带来的《纪念荀慧生诞辰125周年荀派折子戏专场》《京剧培优项目专场》,以及地方戏曲系带来的《评剧名段演唱会》等备受关注。
纪念京剧表演艺术家荀慧生的专场中,《豆汁记》《荀灌娘》《红娘》等五部极具代表性的荀派剧目选段轮番上演。舞台上,多位京剧系的优秀学生或演绎天真少女,或化身巾帼英雄,或塑造悲剧女性。虽然精致油彩下的脸庞略带青涩,但举手投足间,小演员们认真地将荀派艺术“演人物,演生活”的理念呈现在舞台上。
《纪念荀慧生诞辰125周年荀派折子戏专场》演出剧照
舞台上精彩纷呈,长安大戏院的后台弥漫着专注而紧张的气氛,年纪较小的演员反复对照自查妆容。身为本场演出艺术总监的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副院长、京剧名家许翠,带着多位骨干教师穿梭于化妆间,逐一检查每位学生的装扮,不时为学生整理头面、扶正珠花。
“‘娃娃唱大戏’是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的传统,荀派的表演充满生活气息,孩子们需要尽早走上舞台,多见观众,才能让表演更松弛。”许翠说,这场纪念荀慧生的重要演出全部启用学生演员,正是为了给他们提供实践的平台,促进学生更快成长,更早熟悉舞台的环境,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
为了本次展演,学生们提前半年就开始准备。高二年级的学生朱美至在展演中出演《荀灌娘》中的荀灌娘,这是荀派经典中少有的文武并重之作,荀派声腔的总体格调柔婉甜润,女扮男装的表演分寸极难把握。“我不理解人物时,老师就会给我示范,将少女的娇羞与将领的威武融于一身,让我真切体会如何表演出荀灌娘的刚柔相济。”朱美至说。
展演既是对教学成果的检阅,也是表演艺术院校回馈社会的方式。事实上,北戏始终秉持开放办学理念,让教学成果服务北京市民的文化生活。平日里,北戏将排练成熟的作品在校内的少儿戏剧场定期展演,市民只需通过官方公众号、小程序申领,即可免费观看。在少儿戏剧场的公益演出每年至少举办40余场,许多已成名成“角”的戏曲演员,最早面向市民亮相,就是在少儿戏剧场的舞台上。
钢琴协奏曲《黄河》与《黄河大合唱》音乐会现场
为帮助学生尽早适应舞台,走上职业之路,北戏还与专业艺术院团建立合作机制。本次展演中钢琴协奏曲《黄河》与《黄河大合唱》音乐会,就由北戏音乐系与北京交响乐团合作呈现。今年6月,北戏就与北京交响乐团达成战略合作,乐团将为北戏的学生和青年教师提供展示平台,助力该校的人才培养与艺术实践。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北戏作为区域性戏曲教育高地,长期与天津、河北的艺术院校及院团合作,今年的展演还延伸至津冀两地的剧院。“北戏作为艺术院校,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呈现在舞台上,是育人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院长吴蕾道出本次展演的初心,“艺术应该走进老百姓的生活,年轻学生也终将面向观众。我希望未来北戏的学子不仅能在京津冀演出,还要打开眼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让各地观众都能感受到北京文化的繁荣和我国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长安大戏院《纪念荀慧生诞辰125周年荀派折子戏专场》的舞台上,年龄最大的演员不过20岁,最小的14岁;在中山公园音乐堂的钢琴协奏曲《黄河》与《黄河大合唱》音乐会上,和81岁朗诵名家瞿弦和同台献艺的,是大三的在校生。近日,“艺韵薪承 芳华北戏——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京津冀教学成果展演”迎来高潮,一批北戏的年轻学子从校园迈向社会舞台,一展“娃娃唱大戏”的风采。
《纪念荀慧生诞辰125周年荀派折子戏专场》演出剧照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京津冀教学成果展演自今年10月下旬启动。11月期间,涵盖京剧、评剧、曲艺、音乐等多艺术门类的十余台演出,在京津冀三地集中呈现。戏曲表演是北戏的“龙头专业”,展演中,京剧系带来的《纪念荀慧生诞辰125周年荀派折子戏专场》《京剧培优项目专场》,以及地方戏曲系带来的《评剧名段演唱会》等备受关注。
纪念京剧表演艺术家荀慧生的专场中,《豆汁记》《荀灌娘》《红娘》等五部极具代表性的荀派剧目选段轮番上演。舞台上,多位京剧系的优秀学生或演绎天真少女,或化身巾帼英雄,或塑造悲剧女性。虽然精致油彩下的脸庞略带青涩,但举手投足间,小演员们认真地将荀派艺术“演人物,演生活”的理念呈现在舞台上。
《纪念荀慧生诞辰125周年荀派折子戏专场》演出剧照
舞台上精彩纷呈,长安大戏院的后台弥漫着专注而紧张的气氛,年纪较小的演员反复对照自查妆容。身为本场演出艺术总监的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副院长、京剧名家许翠,带着多位骨干教师穿梭于化妆间,逐一检查每位学生的装扮,不时为学生整理头面、扶正珠花。
“‘娃娃唱大戏’是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的传统,荀派的表演充满生活气息,孩子们需要尽早走上舞台,多见观众,才能让表演更松弛。”许翠说,这场纪念荀慧生的重要演出全部启用学生演员,正是为了给他们提供实践的平台,促进学生更快成长,更早熟悉舞台的环境,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
为了本次展演,学生们提前半年就开始准备。高二年级的学生朱美至在展演中出演《荀灌娘》中的荀灌娘,这是荀派经典中少有的文武并重之作,荀派声腔的总体格调柔婉甜润,女扮男装的表演分寸极难把握。“我不理解人物时,老师就会给我示范,将少女的娇羞与将领的威武融于一身,让我真切体会如何表演出荀灌娘的刚柔相济。”朱美至说。
展演既是对教学成果的检阅,也是表演艺术院校回馈社会的方式。事实上,北戏始终秉持开放办学理念,让教学成果服务北京市民的文化生活。平日里,北戏将排练成熟的作品在校内的少儿戏剧场定期展演,市民只需通过官方公众号、小程序申领,即可免费观看。在少儿戏剧场的公益演出每年至少举办40余场,许多已成名成“角”的戏曲演员,最早面向市民亮相,就是在少儿戏剧场的舞台上。
钢琴协奏曲《黄河》与《黄河大合唱》音乐会现场
为帮助学生尽早适应舞台,走上职业之路,北戏还与专业艺术院团建立合作机制。本次展演中钢琴协奏曲《黄河》与《黄河大合唱》音乐会,就由北戏音乐系与北京交响乐团合作呈现。今年6月,北戏就与北京交响乐团达成战略合作,乐团将为北戏的学生和青年教师提供展示平台,助力该校的人才培养与艺术实践。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北戏作为区域性戏曲教育高地,长期与天津、河北的艺术院校及院团合作,今年的展演还延伸至津冀两地的剧院。“北戏作为艺术院校,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呈现在舞台上,是育人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院长吴蕾道出本次展演的初心,“艺术应该走进老百姓的生活,年轻学生也终将面向观众。我希望未来北戏的学子不仅能在京津冀演出,还要打开眼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让各地观众都能感受到北京文化的繁荣和我国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本文链接:娃娃唱大戏,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教学成果绽放京津冀http://www.sushuapos.com/show-7-24603-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