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博 北京报道 7月3日,国新办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请海关系统代表围绕“当好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国门卫士”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见面会上,21世纪经济报道提问:海关工作兼具监管和服务发展的双重职能,在和企业、百姓打交道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故事?
中外记者见面会现场 来源:国新网(刘健 摄)
重庆海关技术中心植物检疫实验室负责人孙涛在回应时分享了一个重庆石柱县中益乡黄精出口的故事。
黄精是一种长得像生姜一样的“土疙瘩”,虽然其貌不扬,但它是一种药食两用的中药材。中益乡地处武陵山区,一直以来,乡里的山上都有不少野生黄精,村民们也有在房前屋后种植黄精的传统。
为了帮助黄精产业做大做强,助推乡村全面振兴,重庆海关成立了工作专班。通过调研发现,缺乏精深加工产品和出口渠道,是困扰当地的主要难题。为此,重庆海关开展了精准帮扶。
“我还记得第一次到中益乡的场景,当地有一个农户李老汉对我们的工作有些不理解,当时他就说:‘我们这个山咔咔,海都没有,哪来的海关,肯定是骗子。’”孙涛介绍说。
后来通过重庆海关的实际行动,从种植基地的建设、管理、备案到海外市场的开拓全程参与、全力帮扶,用了仅仅9个月时间就推动黄精的精深加工产品——黄精面条,首次实现了出口,“土疙瘩”也走出了国门,变成了“金疙瘩”。那个说“山里没有海关”的李老汉生活也越来越好,后面再到中益乡开展技术帮扶的时候,当地很多农户都会主动拉海关工作人员到他们的黄精地里,让帮忙看看黄精的长势如何,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重庆海关技术中心植物检疫实验室负责人孙涛 来源:国新网(徐想 摄)
孙涛说,像黄精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近年来,重庆海关专门实施了促进优势特色农食产品出口行动,针对具有出口潜力的产品开展出口帮扶,一方面发挥海关信息、专业、人才方面的优势,指导企业建立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练好“内功”,确保产品能够满足出口市场的要求。另外,也加强与口岸部门、沿线直属海关的协调配合,实施出口农产品“绿色通道”、“云签发”动植物检疫证书等措施,让出口的农产品可以运得更快,通关也更快。到现在,已经成功帮助30多种优势特色农食产品实现了常态化出口,也真正做到了让农民群众可感可及、得到实惠。
拱北海关所属港珠澳大桥海关监管三科副科长仲安琪也回应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提问,她分享了港珠澳大桥海关的故事。粤港澳大湾区从基础设施“硬联通”到规则机制“软联通”走向大湾区人“心联通”,居民“菜篮子”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港珠澳大桥海关积极探索“空陆鲜活产品专属快线”等新模式,同时还加强与港澳主管部门的协作,共建快速通关及优先检疫流程,企业可以享受“即来即查”的通关便利。
拱北海关所属港珠澳大桥海关监管三科副科长仲安琪 来源:国新网(徐想 摄)
今年春节,珠海有一家水产公司急需将一批价值40万元的鲜活水产运往香港,对通关时效要求非常高。接到企业来电后,港珠澳大桥海关马上安排专人对接,开通绿色通道,增派查验人手,不到20分钟就完成了对这批水产的查验工作。最后,这批水产送到香港客户的手中时,比预定时间还提前了一个小时。
仲安琪表示,每年有价值约40亿元的农食产品经大桥口岸出口,端上港澳居民的餐桌。“通过大桥,民生物资带着民心‘双向奔赴’,不仅咱们内地的鲜活食品可以经大桥口岸运往香港,从香港运来的也可以经大桥口岸摆上我们的餐桌。”
本文链接:山里没有海,但也有海关!海关系统代表答21记者http://www.sushuapos.com/show-1-45408-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B站开始征集、展播相关短视频
下一篇: 2025年,中考“减负”元年|「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