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记者谭海燕 北京报道
当英伟达“取代”苹果成为第三届链博会的顶流,外界都想从这场大会里,一窥在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中国还能如何与世界合作。
一边是美国对全球加税反复,另一边是中国高规格举行链博会,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欣然赴约,参展商总数突破1200家。此次链博会,美国企业参展数量逆势增长15%,苹果、特斯拉、英伟达等科技巨头集体“打卡”。
一场链博会,恰恰体现了全球经贸“链”的紧密。
英特尔的芯片与天工机器人“共舞”,外资企业加速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中国与世界供应链相互交融。也许正如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在活动上所说,中国的供应链是一个“奇迹”,拥有最大、最复杂的供应链体系。链博会的展商之间不再是“对手”,而成了“队友”,不是互相“抢蛋糕”,而是一起“做蛋糕”。
作为第三届链博会主宾省的广东,则给了全球观察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窗口。灵巧手、AI芯片、电磁网捕机器狗……高新技术产品密集展出,与此同时,对接会、交流会不断,广东正在从“为全球制造”转向“让全球参与”,成为全球的重要供应链节点。
参加链博会的外企越来越多
在前两届链博会,英伟达没来参展的时候,苹果的展位曾是“流量之王”。
链博会上,苹果带来了三家供应商——欣旺达、山东创新和杰士德。欣旺达今年第一次作为供应商参加苹果公司的展位,展位负责人介绍,成为苹果的核心电池供应商,欣旺达花了十多年。
2012年左右,欣旺达从很小的品类开始与苹果公司合作,到了2016年才从iPhone6正式切入到苹果手机,终于拿下了这个客户,目前合作范围已经扩展iPad、Mac、Apple Watch和AirPods等产品线。
数据显示,苹果全球主要的200家供应商中,超过80%在中国设有工厂,承担着iPhone、iPad、Mac、AirPods、Apple Watch及Apple Vision Pro等尖端产品的生产任务。
不同的是,如今这些中国供应商与苹果不再仅是“买卖关系”,而是成为共建共享型合作伙伴。例如,欣旺达的展品之一是其自主研发的磁悬浮输送产线,与传统的皮带和转盘系统相比,能够显著提高输送速度、定位精度和设备重复使用率。
这样绿色、创新、智能的展品布满链博会,也在映射中国在全球的供应链地位——既是生产者也是客户,更是共建共享的合作伙伴。
这就正如意大利中国理事基金会秘书长Marco Bettin在链博会上提到,中国是亚洲最大的经济体,也是全球贸易的重要主体,它不仅仅在深化加强技术和物流能力,同时也在越来越紧密地跟邻近国家形成区域性的产业链、价值链。
在链博会上发布的2025版《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指出了全球“链”变。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赵萍介绍,如今国际经贸规则更加侧重全球供应链包容发展,新签多双边经贸规则以及相关的经贸协定多由发展中国家主导或者参与,并且高度重视创新、绿色和中小企业发展等相关议题,为抵御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降低贸易投资成本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Marco Bettin也提到,中小企业实际上是欧洲和亚洲的经济重要支柱,基金会带来了十个公司参加第三届链博会,其中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链博会为它们与全球经济主体连接提供机会。
赵萍认为,全球供应链整体发展趋势向好,尽管世界经济当中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正在持续增加,但促进因素始终占据主流。这也是为什么,尽管贸易摩擦反复,参加链博会的外企却更多了。
据悉,本届链博会的参展商涉及7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境外参展商占比达35%,比上届增长3%。其中美国参展企业数量较上届增长15%,继续位列境外参展商数量之首。
不管是英伟达携手多个合作伙伴首次登场,还是苹果的供应商携手推动的智能制造、环境保护和员工发展等方面的成果。
链博会释放的信号是,中国不再只是生产端,而在参与构建全球供应链规则。
广东是全球供应链重要节点
黄仁勋参加了本届链博会开幕式,在演讲里,他提到了包括DeepSeek在内的11家企业。这11家企业里,不乏广东企业。
南方财经记者了解到,广东是本届链博会的主宾省,组织了64家企业参展链博会,并发布机器人、生物医药等领域多项前沿成果,从AI汽车到灵巧手,再到会跑会跳的人形机器人,AI和智能制造产品是广东展品的“关键词”。
如果说中国如今越来越深度地参与到全球供应链规则建设中,那么广东就是一个重要节点。这自然与广东的制造实力密不可分,但在链博会上,广东企业希望给世界呈现的,是制造实力与创新能力齐驱。
作为链主企业,小鹏连续参加了三届链博会。在小鹏汽车副总裁陈涵看来,这个平台不是用来“掰手腕”竞争的,而是来“手拉手”找朋友、寻伙伴的。“在这里,我们能够从供应链的上游、中游到下游,找到潜在的国际合作对象,实现资源、技术、能力的互补对接。”
据了解,小鹏今年带来了AI智能家庭SUV—小鹏G7、飞行汽车“陆地航母”、自研的图灵AI芯片等产品。陈涵表示,希望通过自研技术的持续创新、对绿色低碳路径的深耕探索,以及与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真正实现全产业链价值的共享与共赢。
出海是小鹏等广东链主企业的全球化重要一环,目前其已进入全球46个国家和地区,产品矩阵覆盖多个细分市场。截至2025年上半年,小鹏汽车海外累计销量突破18701台,同比猛增217%,在新加坡、丹麦、挪威等10个国家获得中国新势力品牌销量冠军,并新增进入英国、意大利、爱尔兰等多个重要国际市场。
不过,如今广东与世界的合作,不仅仅局限于出海。值得关注的是,全球多个商协会和外资企业,也希望与这个开放大省谋合作。
德国联邦州中小企业协会莱美州对外经济负责人徐姗观察到,中德之间在经济、技术、人文层面,合作机会很多。今年1月,她曾陪同来自欧洲的中小企业代表团访问中国,其中重点行程是在大湾区的几个核心城市,包括广州、深圳、佛山等地。
徐珊提到,欧洲企业特别关注清洁能源、健康产业方面的合作机会。在她看来,未来中德合作不应只聚焦于大型企业的合作,也要重视中小企业之间的对接。德国的中小企业往往掌握着极具竞争力的专精技术,而广东正好具备将这些技术进行规模化落地的土壤和产业生态。通过这样的产业链接,双方能够形成更深入、更高效的合作路径。
罗马尼亚粤商会会长刘俊杰也告诉南方财经记者,今年商会第一次来参加链博会,希望通过展会,将罗马尼亚的需求和中国产业对接,以合作共赢的形式参与到全球供应链发展中。
“目前主要聚焦在三个方向,新能源、医疗和教育。尽管商会成立时间不长,但已在这几个产业领域,和广东以及其他省份的企业开展了一些合作。”刘俊杰表示,广东拥有雄厚的供应优势,未来可以深入开展合作。
本届链博会上,包括英伟达、苹果、西门子、霍尼韦尔、施耐德在内的外资企业频繁提到中国的供应链优势,并且希望进一步加强智能、绿色、创新、低碳方面的合作。
作为我国外贸第一大省,广东目前累计设立外资企业超过35万家,实际使用外资接近6000亿美元。西门子医疗、霍尼韦尔、IBM等企业均在广东设立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当外资寻找下一个长期价值的落点时,广东也在寻找那些能与其共建未来的合作伙伴。
这样的“链”变中,无论是英伟达口中的“供应链奇迹”,还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小企业与广东产业生态之间的对接探索,背后都折射出一个更清晰的趋势:中国与世界的连接,正在经历从制造到智造、从单边到共建的结构性跃迁。
本文链接:外企涌动链博会:“对手”变“队友”,“做大蛋糕”成共识http://www.sushuapos.com/show-1-46667-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