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记者高慧超 实习生劳倩岚 魏圆昊 佛山报道
AI正将光芯片产业催热成一个耀眼的赛道。
今年以来,光芯片概念股普遍增长势头强劲,在本轮行情中表现突出。作为实现光电协同、保障信号高效流转的核心元器件,光芯片伴随人工智能算力中心、自动驾驶激光雷达、量子通信网络等前沿领域的蓬勃发展而火热。
C&C预测,2023-2027年全球光芯片市场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4.86%,远高于半导体行业平均水平。中国光芯片的国产化水平偏低,如今受强劲需求拉动,产业正呈爆发之势。
在此背景下,“经济大省挑大梁”的广东也加入到这个新兴产业的布局。8月28日,广东省内最大的光芯片产业化项目宣布在佛山市南海区落地。全球稀散金属材料龙头广东先导稀材股份有限公司拟投资63亿元,建成年产21万片外延片、4万片芯片、30万支光通器件以及50万个光模块的产能,达产后年产值近百亿元。
佛山并非传统半导体产业核心区,但依托市场和产业优势,正筹谋通过光芯片打开发展局面。市场人士认为,先导稀材项目将推动佛山光芯片产业加快形成“研发-中试-量产”发展闭环,并让一条串联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的“光芯走廊”进一步浮现。
龙头企业大手笔投资
光芯片是现代通信网络的核心硬件之一,是实现光电信号转换的基础元件,主要在通信传输、计算支撑、感知探测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并向多个行业渗透。
当前,随着AI迅速发展和数据中心需求迅猛增长,光芯片的重要性正变得更加突出,也迎来快速发展期。简单来说,光芯片决定了光模块的带宽上限,尤其是在大规模数据传输和高速光通信中,光芯片的性能直接影响到模块的速度、稳定性和成本。
近年,中国光芯片产业发展迅猛。从产业链看,目前已覆盖设计、外延、制造、封测全部环节;从技术创新看,我国已实现了III-V族DFB、EML、APD等激光芯片突破。
随着而来的是中国光芯片出货量陡增。今年5月,光通信行业研究机构Light Counting发布了全球光模块供应商TOP10榜单,中国厂商占据超过一半席位。
旺盛的需求、繁荣的产业,不仅体现在产量和股价,更体现为企业的大手笔投资。
南方财经记者观察发现,近期,源杰科技、长光华芯、芯辰半导体等光芯片龙头企业纷纷增资扩产,谋求通过提升产能、推出新品等方式进一步争夺市场、巩固地位。
不过,先导稀材的入局,似乎更能证明这一产业的火热。先导稀材是全球最大的硒、碲产品生产商,也是铟、镓、锗等稀有金属领域的龙头企业。砷化镓是光芯片最常用原料之一,也就是说,先导稀材从光芯片产业链的上游向下游进行了延伸布局。
事实上,2024年,先导稀材就在武汉启动了光芯片材料建设项目,计划投资总额达120亿元,旨在量产砷化镓、磷化铟等材料。此次,先导稀材落地佛山的项目,首期工程将聚焦光电材料、光电传感、光模块等核心产品,建成后具备年产21万片外延片、4万片芯片、30万支光通器件以及50万个光模块的生产能力。这对先导稀材“卡位”光芯片产业至关重要。
这也是近两年来佛山固定资产投资额最大的产业项目、佛山新动能产业基金成立以来拟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并刷新了广东光芯片产业单个项目投资额的最高纪录。
市场普遍认为,该项目具有明显的产品高端、链条齐全的特性,一方面将推动佛山光芯片甚至半导体产业的生态集聚;另一方面也将有效强化华南地区的高端光芯片产能。
(工作人员操作联动科技的设备)
以光芯片聚合半导体生态
作为全国工业第四城、万亿GDP城市,近年佛山对半导体产业的布局力度渐强。
今年5月,星通半导体芯片测试封装基地落地,该项目包括集成电路芯片、半导体产品及电子元器件的生产基地、测试封装基地、研发中心等,将打造大湾区规模最大的芯片测试封装基地;今年3月,鑫诚光电光芯片项目投产,该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从签约到投产仅用时9个月;联动科技正加快打造华南地区最大功率器件测试基地。此外,智能视觉感知领域排名世界前三的奥比中光项目、国内功率器件封测头部企业信展通半导体项目等均先后落地佛山。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学院副教授燕志雄认为,先导稀材落地后,佛山半导体产业将加快补齐芯片材料、制造等短板,叠加芯片封装、测试环节进一步向佛山集聚,佛山半导体正加速迈向生态化、全产业链发展。这不仅能与佛山的智能家电、汽车等产业形成更紧密的协作,还将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实现更高效的协同发展。
数据显示,目前佛山已初步构建起涵盖“材料—设备—设计—制造—封测”的半导体全链条生态体系,现有规模以上半导体企业336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900亿元。
例如,国内最大民营特种气体供应商之一,华特气体的光刻气已通过了全球顶尖光刻机企业荷兰ASML和日本GIGAPHOTON的认证,是国内唯一通过双认证的气体公司;佛智芯已建成国内首条大板级扇出型封装示范线,该技术是下一代芯片封装新的主要发展方向。
光芯片生产所需配套与本地芯片企业有着较强通用性,未来随着龙头企业牵引,供应链将调整形成较高适配能力,这是佛山发展光芯片产业的有力支撑。
此外,佛山还在强化中试对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支撑。2024年,广东中科半导体微纳制造技术研究院建成“半导体微纳加工、半导体材料外延与表征”概念验证及中试验证平台,成为广东半导体领域首个中试平台,可满足光芯片研发阶段的小批量试产需求。
上述鑫诚光电光芯片项目则是佛山首个专注光芯片制造的项目,一系列高端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激光雷达、3D传感、手势识别、生物识别、机器视觉等领域。
鑫诚光电总经理井海洋表示,未来鑫诚光电将每年投入营收的20%用于前沿技术攻关,并联合季华实验室等顶尖机构共建实验室,打造“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
(鑫诚光电顺德项目展厅)
产业竞争迈向更高维度
早前,我国光芯片产业主要集中长三角地区、湖北和陕西三个区域。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佛山光芯片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条串联广州、深圳、东莞和佛山的大湾区“光芯走廊”变得更加清晰。许多市场人士也认为,大湾区正加速崛起成为我国光芯片产业的“第四极”。
除厚实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的创新要素,市场是大湾区半导体产业的关键秘钥。按照业内普遍说法,“全球60%芯片销往中国,而中国60%芯片消耗在粤港澳大湾区”。
上述半导体企业落户佛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看中这里的市场。佛山庞大的3C产业、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对半导体形成了庞大需求,并且这些产业在转型中需求渐强。
长光华芯董事长、总经理闵大勇近期公开表示,中国具有应用场景优势和庞大需求,并形成对产业链强力牵引,这种牵引确立了从光设备到光模块的优势地位,并将传导至光芯片。
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中国光芯片企业注册区域分布中,广东省位列第一。这与广东作为制造业大省、内外贸枢纽的特殊禀赋息息相关。
从全球来看,光芯片市场也正加速整合、重构。华经产业研究院认为,目前全球光芯片市场主要由美国、中国、日本占据主导地位。这其中,中国光芯片产业正面临机遇窗口,核心是国产化、技术重构与新兴场景爆发。这也是包括佛山在内的诸多城市的“窗口期”。
南方财经记者注意到,湖北聚焦高端光芯片等领域启动了100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湖北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已突破6000亿元,是全球最大光模块研发生产基地,其中闪存芯片和光纤激光器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上海市将光量子芯片列入其五大未来产业之中,并在浦东新区等地区布局光子芯片与器件产业,积极推进硅光子芯片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广东省加快推动光芯片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30年)》则明确,该省力争到2030年要突破十项核心技术、培育十家领军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但是,光芯片产业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生产制造工艺复杂,尤其是外延生产环节,工艺稳定性仍待提升,这使得光芯片成本居高不下。唯有突破生产难题,光芯片产业才能实现指数级的增长。因此,提前储备技术和资源,对于光芯片企业抢抓红利至关重要。此外,全球范围内,光芯片产业竞争正转向生态协同、标准制定等更高维度。
这对以佛山为代表的城市而言,意味着要充分释放龙头企业、重点项目牵引作用,推动更多光芯片技术创新并嵌入区域产业链条,以自主创新和产业协同提升核心竞争力。
本文链接:一笔破纪录投资背后:大湾区“光芯走廊”上的佛山http://www.sushuapos.com/show-1-50329-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