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珠水,承载千年商都的开放基因;枢纽聚变,激荡着大湾区的澎湃动能。
2025年国庆中秋期间,广州白云站日均到发旅客15.98万人次,实现同比翻倍。10月1日当天,广州白云站客流发送量达到13.4万人次,历史性地超过了广州东站(12.6万人次)和广州站(3.7万人次)。
作为亚洲最大的TOD综合交通枢纽之一,白云站“流量”起飞,将如何重塑城市格局?
眼下,城市发展逻辑正悄然转变,从前是“人跟着产业走”,如今“产业跟着人走”,白云站流量爆发式增长,为“枢纽 +”战略打开了无限可能,有望撬动千亿级产业集群。
从“云山珠水”的生态画卷到“木棉花开”的建筑美学,从站城一体到港产城共生,广州白云站不仅是一个超级工程,更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支点、未来城市的建设范本。
跨越式提升
年底开通广湛高铁,春运客流冲刺30万
2025年国庆中秋期间,广州白云站到发列车共计1711列,日均列车214列,同比增长47%;到发旅客127.8万人次,其中发送旅客63.3万人次,到达旅客64.5万人次,日均到发旅客15.98万人次,同比增长115%;日高峰客流到发旅客21.16万人次,同比增长137%。
白云站流量猛增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2025年三季度铁路调图的效应,成为了白云站客流激增的第一推动力。调图后,白云站承接了广州站60列普速列车的始发终到任务,为其客流增长奠定了基础。
二是地铁新线的接入。6月29日广州地铁12号线广州白云站地铁站开通,成为客流增长的又一引擎。自此,乘客可实现无缝换乘,不再需要从地铁石潭站出站后步行约450米、耗时约10分钟才能抵达火车站的“负重拉练”。
三是运营保障能力的优化。国庆黄金周期间,白云区枢纽办联动广州白云站通过全时值班值守、增开安检通道、优化落客平台流线及换乘指引等措施,确保旅客快速疏散;联合多部门执法强化安全秩序,并加派疏导人员、整治环境卫生、增设应急医疗点等便民设施,全力营造安全、整洁、舒适的出行环境。
为持续优化旅客的乘车体验,白云区创新建立路地联动工作机制,形成了以枢纽办、城管、市场监管、街道、属地派出所、广铁派出所、车站、综合体运营主体、志愿者队伍等枢纽区域涉及到的政府、企业、社会团体联合联动的工作机制,每天定时联勤联动,联合执法,集中人力调配,打破管理边界,推动各部门工作“向前走一步”。
白云站自2023年底投入运营以来,已平稳走过近两年历程,累计集散旅客已突破了千万人次。今年底白云站还将新开通广湛高铁、广清城际二期两条线路,预计到2026年春运高峰期,日到发客流量突破30万人次,枢纽运输能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枢纽 +”战略
城市更新推动千亿级产业集聚
依托白云站流量的爆发,白云区深入实施“枢纽 +”战略,这不仅是对交通枢纽优势的简单利用,更是一种对城市空间、产业布局和人才集聚的深度整合与优化。
9月9日,白云区政府与新加坡鹏瑞利集团正式签署《白云区政府与鹏瑞利集团有限公司深化合作协议》,计划在白云站站西打造1.18平方公里白云国际医养城,产业空间不低于100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规模超100亿元,构建“医、研、康、养、商”融合发展的国际健康产业生态圈,助推项目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首屈一指的世界级一流的国际医疗健康产业创新区和健康生活目的地。
作为标杆启动项目,首期“白云鹏瑞利国际医院” 已落户于广州白云站TOD粤胜广场东南塔,总面积10.6万平方米,总投资额10亿元,并将于2026年年底全面投入运营。
值得注意的是,借助城中村改造的东风,白云站片区未来将为广州中心城区释放海量的产业用地。
广州白云站周边主要涉及3个街道(新市街、石井街、棠景街),白云区以白云站建设运营撬动片区城市更新,正在推进棠涌村、潭村等城中村改造,改造后释放产业空间约280万平方米,可拉动约千亿固定资产投资,补足公服设施短板,实现人居环境品质、产业发展双提升。
白云国际医养城效果图。
在潭村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石井街围绕“古韵石井 时尚之都”的定位,推动环境提升、产业发展、文旅开发协同发展。在产业发展方面,依托区域内时尚服饰、皮具等千亿级产业基础,聚焦“枢纽+产业+空间”三重核心势能,构建“时尚设计—生产制造—展示交易—消费体验”的产业全链条;在文旅开发方面,依托石井河生态资源、升平社学、石井古桥等文旅资源,打造石井河沿岸“文旅+”产城游生态综合提升项目,塑造白云最具活力的2.5公里水畔及石井岭南风情文化创意街区。
新市街辖内棠涌村紧邻白云站,街道依托棠涌、小坪城改释放的产业空间,联动鹏瑞利集团、百信广场等龙头企业,发展总部经济、医疗大健康产业、商旅服务产业、都市生活消费产业、数字应用等产业,构建“总部经济为引领,医疗大健康为核心,商旅服务与都市消费为两翼”的现代化产业生态圈。
通过打造TOD国际高端消费新地标和现代化产业集群,一方面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才入驻,另一方面能够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活服务和就业机会,实现“以城聚人、以人促产、以产兴城”的良性循环。
港产城融合
从“城市枢纽”向“枢纽城市”跃升
广州白云站是亚洲最大的TOD综合交通枢纽之一,坐拥“高铁+地铁+城际”立体交通网络,可实现1小时畅达大湾区、3小时辐射东南亚。这一战略区位优势,将高效吸引全球高端人才、先进技术、资本与客户资源,为白云站枢纽区域持续注入国际动力与发展活力。
白云区对标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聚力打造广州白云站TOD国际高端商圈新地标,构建“枢纽+”健康医养、时尚消费、商业商务、酒店会展、文旅休闲、时尚消费等现代产业集群。白云站枢纽及综合开发总建筑面积约150万平方米,建成粤胜广场、诺德云城两个TOD超级综合体,依托广州白云站赋予的强劲牵引力和辐射力,衔接全球资本与商机,形成高端产业集群。
白云区以广州白云站为核心,紧抓开通运营的机遇,打造7.8平方公里的“广州时尚之都”,瞄准研发设计、展贸、体验、个性定制等高端环节,带动周边服装皮具等专业批发市场蝶变升级,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的现代时尚产业集群,打造全球时尚产业高地、国际新锐时尚之都,推动白云站与广州火车站、白云新城构建“黄金三角”国际商圈。
围绕广州白云站、华为广州研发中心等重大项目,推动广州时尚之都、广州湾区新岸(罗冲围片区)、白云新城等重大平台高质量发展,打通白云山-白云新城-白云站-湾区新岸一珠江西航道廊道,建设东西向云山珠水“产业+景观”城市轴线,形成城市发展新增长极。
作为白云区“四大枢纽”核心,广州白云站20分钟直连白云国际机场,联动广州国际港欧亚班列与白云新城产业引擎,织就空铁联运黄金走廊,驱动人流、物流、资金流高效循环,辐射全球。
这里,以“路地联合”为纽带,以“四大枢纽”为骨架,以“港产城融合”为路径,正书写着广州从“城市枢纽”向“枢纽城市”跃升的壮阔篇章。
采写:南方+记者 谭超 通讯员 吴莹
摄影/剪辑:实习生 徐靖超
(来源:南方+)
本文链接:白云站“流量倍增”背后:“枢纽+”如何重塑城市格局?http://www.sushuapos.com/show-1-51362-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世界级城市群崛起南海之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新观察
下一篇: 哪些毕业生可申领求职创业补贴?怎么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