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广东正在将这一战略部署转化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具体实践。云浮罗定市地处粤北群山环抱中,素有“岭南粮仓”之称。但谁能想到,这样一个看似与高科技绝缘的偏远之地,却在万亩稻田边上,孕育出一家“独角兽”企业。
山村破题:
从岭南粮仓到“电子粮仓”
在微容科技实验室,陈伟荣向记者展示的是电子元件——MLCC,也叫多层陶瓷电容器,被誉为“工业大米”,是电子信息产业的根基,其技术水平直接影响5G通信、智能汽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一部智能手机需要上千颗MLCC,而一辆新能源汽车的需求量更是高达1.8万颗。
广东微容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 陈伟荣:这个就是车规用的MLCC,一颗都要一块多钱。普通的MLCC手机用的中低容,1000颗才一块多钱。
市场巨大,挑战也同样巨大。我国MLCC的用量占全球七成,可高端产品自给率还不到10%,长期面临“卡脖子”的困境。2017年,陈伟荣从深圳辞职回到家乡罗定,开始高端MLCC的研发与生产。
罗定虽地处山区,但其优势显著,不仅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更拥有满足高端MLCC制造需求的优质水源,但研发并非一朝一夕。
广东微容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 陈伟荣:这个研究院几十号人,头三年都是没有产品出来的,但是我们没有放弃,我们坚持。
面对国外厂商的技术封锁,微容科技迎难而上,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国际顶尖设备与技术人才。经过不懈努力,微容科技成功打破了技术垄断:2019年正式投产MLCC,2021年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2024年高容车规级产品量产,产销量翻了近三倍,年产能冲到5000亿片,成功跻身“独角兽”企业行列。
广东微容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 陈伟荣:我们的目标要做全球的前三,做到50亿、60亿的销售额。高端的MLCC已经掌握在我们这样的一个小小的企业里面,能为国家解决“卡脖子”的产品,非常高兴。
在实验室,记者还看到了这套检测“法宝”。这是微容科技自主研发的AI设备,能每分钟精准筛选上万颗元件,不仅显著提升产品良率,实现降本增效,更成为企业在高端市场赢得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广东微容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林显竣:我们把一些外观不良产品丢给它,它自己会拍照判断,这个是好的这个是坏的,它又不断学、不断积累,对一些缺陷的分辨率会更高。
人才破局:
从“孔雀东南飞”到“凤凰还巢”
在广东,“乡贤返乡”不稀奇,但像陈伟荣这样,从深圳回到山区搞高端MLCC制造,却是头一遭。企业搬来了,最难的不是设备、不是技术,而是人。山区怎么引来人才、留住人才?我们从一场车间里的实训课看起。
在微容的车间,一群年轻人正跟着老师傅学操作。他们都是本地职校“微容班”的学生,毕业之后直接进厂上班。
云浮市泷州职业学校微容班学生 梁永峰:我们是第一届“微容班”,我们马上毕业了,我跟同学们都准备到微容工作。
罗定市130万户籍人口,有40多万人在外打工。为把人力变人才,教育局牵头搞校企合作,企业下订单,学校照着培养,毕业直接上岗。
云浮市教育局副局长 何文通:为了支持高新企业的发展,我们积极推动高职院校跟企业的对接,比如我们对微容公司有专门的订单培训班“微容班”,毕业之后就是微容公司的员工了。
不光培养本地的技术工人,还要引来并留住外面的高端人才。为此,今年,当地投资12亿元建起北师大附属学校,4700个学位全部对标深圳标准。
云浮市教育局副局长 何文通:筑巢引凤,我们留住人才,首先要把教育搞上去,所以北师大这项工作,我们成立了教育专班,力争明年9月份投入使用。
5年前,工程师林显竣从深圳来到罗定,家人一开始也不理解。而现在,他不但自己工作上有突破,爱人也进了公司,全家都在这里落了户。
广东微容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林显竣:我太太年初加入了微容公司,所以现在我在这里安家了,就可以全心投入技术开发工作。
从一个人到一家人,“留才”的关键在于安心。如今,微容的研发团队已接近400人,“本地培养+高端引进”两条腿走路,让这家山区企业也有了参与全球竞争的人才底气。而同时,作为产业链“链主”,微容科技已吸引关键材料等上下游企业在罗定落户。
路径破壁:
从“产业转移”到“创新生长”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产业科技互促双强”,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广东,我们看到,落实这张蓝图的关键一步,就是让创新的种子在粤东西北都开花结果。如今不仅有了云浮罗定的“独角兽”,也有了粤东西北园区那超过16%的年均增速。过去的洼地怎么活起来?接下来广东还要怎么干,让“创新生长”的步子再快些?
走进广东省工信厅,全省产业园区“一张图”非常显眼:106个产业园区标着区位、产业和规模,覆盖了全省多数地方。这张图就是接下来精准布局的底子。
和过去“别人给什么就接什么”的被动承接不同,现在的思路是“主动谋划”。相对于珠三角,广东的其他地区发展相对滞后。从2023年起,广东为粤东西北每个地市都布局了“产业转移主平台”,鼓励各地根据自己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选定主导产业。
广东省工信厅工业园区处副处长 杨斌:聚焦产业方向去发展,而不是像过去一样,只是单纯为了规模增长。
杨斌告诉记者,未来他们将推广股权投资、以投促引的方式,让企业成为发展的主角。其实,这种模式在罗定已经得到了印证。当地产业园区在发展早期,曾被动承接珠三角的造纸产业,但难以与山区发展需求匹配。而微容科技的落户,让罗定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
云浮罗定市工信商务局副局长 陈国荣:根据罗定的优势,就通过电子信息产业作为突破口,引进微容科技,同时引进微容科技的上下游企业。
目前,微容二期智慧工厂刚刚封顶,当地供电局已提前介入。
云浮罗定市供电局副总经理 李炳基:我们提前了解他们总体的建设规划,确保企业早用电、早投产、早出效益。
这种主动作为、靠前服务的模式,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今年1月至9月,粤东西北产业园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从被动承接的“产业转移”到主动培育的“创新生长”,广东正在探索一条让区域发展更协调、更可持续的新路径,让过去的“洼地”真正成为支撑未来发展的“新引擎”。
(来源:央视新闻)
本文链接:山沟沟走出“独角兽”企业 广东如何让洼地成为新引擎?http://www.sushuapos.com/show-1-52191-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