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欢迎来到由中共广东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中共广州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主办的广东金融大讲堂。我是主持人梁欣。
打造绿色金融标杆示范单位,服务美丽广州建设,擦亮绿色金融名片。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广州市绿色金融协会理事单位:交通银行广东省分行绿色金融中心总经理陈雅文,陈总做客,与大家聊一聊绿色金融和海洋金融,两者如何助力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陈总好。
陈雅文:主持人好,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非常高兴今天能有这个机会与大家交流分享。
主持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绿色金融列为建设金融强国的"五篇大文章"之一,各大银行也在年报中频繁提及绿色金融。首先请您为我们解读一下当前绿色金融的发展态势?
陈雅文:好的,主持人。2020年,我国提出“双碳”目标,今年是“双碳”目标提出五周年。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数据,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1.6%,相当于减少1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全球能耗强度下降最快的国家之一。五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成效显著,已经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绿色金融市场。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理解当前的发展态势:
第一,市场规模持续领先。截至2025年6月末,我国绿色贷款余额42.39万亿元,居全球首位。在绿色债券方面,根据万得资讯的数据,我国境内贴标绿色债券累计发行4.67万亿元,存量规模2.24万亿元,居全球前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创新产品不断涌现,碳中和债券、绿色债券、蓝色债券等品种丰富了市场选择,为不同领域的绿色转型提供了精准支持。
第二,政策体系日益完善。我国围绕绿色金融“三大功能、五大支柱”,建立了绿色金融政策体系。今年7月,国家更新发布了绿色金融目录——《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它由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的,统一了我国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各类绿色金融产品认定标准,方便我们金融机构开展工作。同时,目录包括节能降碳产业、环境保护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等9大领域,将支持领域拓展到绿色生产、绿色贸易、绿色消费全流程,有效拓宽了绿色金融的业务范畴。
第三,国际合作不断深化。我国积极推动与欧盟、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绿色金融标准对接,形成了《中欧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多边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等重要成果,为绿色资本的跨境流动创造了良好条件。
主持人: 听了您的介绍,我们感受到绿色金融已经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的发展格局。那么在您看来,金融机构在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陈雅文: 金融机构是绿色金融体系的核心参与者,发挥着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引导的关键作用。一方面,我们要加大对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纯绿领域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也要重视转型金融的发展,支持传统高碳行业通过技术改造实现绿色低碳转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精准配置到绿色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转型金融,这确实是个重要话题。我们注意到,去年9月广东省发布了首个陶瓷行业转型标准,交通银行广东省分行也参与了相关工作。能否请您结合这个案例,谈谈金融是如何支持传统行业绿色转型的?
陈雅文:感谢主持人提到陶瓷行业这个典型案例。这确实很好地说明了转型金融如何在实际中发挥作用。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高碳行业转型的紧迫性和特殊性。统计数据显示,大约20%的高碳行业产生了80%的碳排放量。这些行业在融资过程中面临双重困境:一方面,由于高排放或难以减排的特性,它们往往无法满足传统绿色金融标准的认定要求,容易遭遇"融资错杀";另一方面,要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又迫切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这就产生了巨大的融资缺口。
转型金融正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所在。它不是简单的信贷投放,而是需要深入区域和产业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因产施策,打造与产业发展特征相匹配的金融工具。其中,编制和运用行业转型金融标准是重中之重。
广东省按照"标准先行、试点突破、多方协作"的思路,积极探索金融支持高碳行业转型的路径。陶瓷行业作为广东省的优势传统行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全国陶瓷看广东,广东陶瓷看佛山"。2023年,全省建筑陶瓷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卫生陶瓷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产业规模、技术研发和智能制造水平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推动陶瓷行业低碳转型,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8月,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启动陶瓷行业转型金融支持项目研究,我们交通银行深度参与了《陶瓷行业转型金融实施指南》团体标准的起草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2024年9月,陶瓷行业转型金融目录正式发布。
在《实施指南》框架下,我们交通银行佛山分行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机构成立工作推进小组,推动省内陶瓷企业制定低碳转型计划,开展转型企业认证。我们落地了全国首批陶瓷行业转型贷款,总额达1.7亿元。在这些贷款合同中,我们创新性地引入了关键绩效指标(KPI)机制,与借款企业约定明确的降碳目标,并引入第三方转型认证机构。企业达成既定的降碳目标后,可以享受融资利率优惠,这就形成了良性的激励约束机制。
为做好项目推广,在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的指导下,我们多家银行总结提炼了转型贷款的具体做法和实操流程,这些经验被纳入《广东省转型金融典型案例汇编》,为同业机构开展转型贷款业务提供了参考。
主持人:通过您的介绍,我们看到了转型金融在陶瓷行业的具体应用。那么作为交通银行广东省分行作为广州市绿色金融协会理事单位,您作为绿色金融中心的负责人,能否请您分享一下贵行在绿色金融方面的创新实践?
陈雅文:好的。交通银行总行高度重视绿色金融发展,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始终将绿色作为集团经营发展的底色,将发展绿色金融作为长期战略。总行成立了绿色金融发展委员会,构建了"2+N"政策体系:"2"是指两个顶层设计文件——《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绿色金融政策》和《交通银行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行动方案》;"N"是包括组织架构、业务管理、支持工具、考核评价等多个方面。
交通银行广东省分行作为交通银行系统内规模最大的省直分行之一,深耕南粤大地三十余载,深入对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和海洋强省战略,持续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和产品服务创新。2021年8月,我们率先成立了系统内首家绿色金融中心,搭建了绿色金融产品四大矩阵,连续落地多个市场首单业务:包括全国首批陶瓷行业转型贷款、全国首笔数字公正转型贷款、大湾区首单乡村振兴债券、广东省首笔绿色电力交易融资、广东省首笔全国碳排放权质押融资、系统内首单跨境绿色存款等创新业务。
截至2025年6月末,分行绿色信贷余额超过610亿元,较2021年末实现规模翻倍;2025年承销绿色债券1.9亿元;实现绿色租赁投放超过40亿元。在总行考核中,我行一直位居系统前列。
同时,我们也注重自身运营的碳中和。目前已经建成18家零碳网点,率先在广东省银行业实现全辖覆盖,其中交通银行花都分行是广州市首家零碳网点。我们还建成了3家绿色金融特色机构。今年,我们支持第137届广交会首次举办"绿色时空"活动,支持参展企业向绿色生产转型。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创新推出"蓝绿交融"服务模式,为海洋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交通银行广东省分行在绿色金融的服务成效连续4年荣获"广东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推广案例",今年更是获评"2024年度广州市绿色金融标杆示范单位"。
主持人: 陈总,您刚才提到了"蓝绿交融"服务模式,这自然引出了我们今天另一个重要话题——海洋金融。作为一个新兴领域,能否请您介绍一下海洋金融发展的背景和意义?
陈雅文:海洋金融确实是一个方兴未艾的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广东作为海洋大省,拥有4114公里海岸线,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经济总量连续30年位居全国首位,2024年突破2万亿元大关。2025年5月,广东省出台了《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发展高质量发展条例》,明确提出加快打造"海上新广东"的战略目标。作为金融机构,我们深刻认识到,牢牢把握海洋强省战略机遇,持续完善海洋金融服务支撑体系,既是落实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延伸绿色金融服务范畴、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的重要机遇。
主持人:那么交通银行在海洋金融领域进行了哪些探索?取得了哪些成效?
陈雅文: 目前,国家层面还没有统一的海洋金融标准定义,这个领域还处于早期探索阶段。交通银行广东省分行充分发挥在绿色金融领域积累的实践经验,在支持海洋经济项目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交行特色的海洋金融。分行打造“蓝绿交融”特色服务模式,出台海洋金融指导意见,创新推出特色“五贷”、“蓝色+”投行、跨境金服等“蓝色+”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同时还制定了专门的海洋牧场服务方案。交通银行广东省分行运用人民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高效等支持三峡阳江等沿海大型基础能源项目;创新采用碳表现相挂钩模式推动珠海临港石化企业绿色转型;我们还在积极探索支持海洋生态修复项目,助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截至2025年6月末,交通银行广东省分行海洋金融业务规模增幅超过15%,其中海洋可持续金融规模增幅达到18%,服务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我们的努力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荣获了"IFF全球绿色金融奖·创新奖"。
主持人:在支持海洋金融发展的过程中,金融机构会遇到哪些挑战?交通银行又是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的?
陈雅文:海洋产业面临融资结构性难题。比如海工装备行业存在“抵押物流转难、资产估值保守、投资回报周期长、技术风险叠加”等瓶颈。在大型渔港项目则因投资规模大、产业融合度高,面临传统授信模式与绿色转型需求不匹配的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定制化综合金融服务方案破解融资难题。我在这里分享两个典型案例:
在揭阳惠来,当地重点招商的链主企业——广东蓝水深远海装备科技有限公司,专门生产海上风电导管架。其二期项目总投资12亿元,但这个行业风险较高,投产初期没有营业收入来源。我们交通银行专门设计了"绿色贷款+项目融资+流动资金贷款+融资租赁"的组合方案,克服困难提供了5亿元授信支持,保障了项目顺利落地。项目达产后,年产值可达15亿元,填补了广东省在海工装备新兴领域的融资空白。
在粤西茂名,当地正在建设"茂名市滨海新区渔港经济区",这是国家级渔港经济区试点,也是广东省最大的渔港项目。项目总投资40亿元,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我们创新采用"地域资源+绿色银团"模式,通过项目资产抵押突破传统担保限制,提供了8亿元授信支持。项目建成后,将带动渔业年产值200亿元,实现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
这两个案例都入选了2025年度广东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推广案例。实践证明,"蓝色引擎"的全速运转,离不开源源不断的"金融动能"支持。
作为成长于广东的金融机构,交通银行广东省分行将继续加大对"美丽广东"和"海洋强省"建设的支持力度,为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金融力量。
主持人:通过今天广东金融大讲堂的内容,我们全面了解到绿色金融和海洋金融的发展现状、创新实践和未来前景。感谢广州市绿色金融协会理事单位:交通银行广东省分行绿色金融中心总经理陈雅文,陈总给我们带来的分享,我们下期再见,谢谢大家。
陈雅文: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
本文链接:发展绿色金融和海洋金融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广东金融大讲堂http://www.sushuapos.com/show-1-52818-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广州,该怎么和自己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