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我国全面推进“双碳”目标的背景下,绿色发展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底色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各行各业低碳转型指明方向。通信行业作为数字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力量,其绿色转型不仅关乎自身运营效能提升,更对全产业链减碳具有关键牵引作用,是落实国家战略的重要环节。
作为区域内核心通信运营商之一,上海移动积极响应中国移动“C²三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紧密对接《上海市智能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算力浦江”智算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5年)》《上海市2025年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等本地政策要求,系统推进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的全面转型,以“节能、洁能、赋能”为核心,致力于探索出可持续、可复制的绿色运营新模式,为上海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注入动能。
绿色运营:以科技赋能夯实低碳发展根基
上海移动始终贯彻中国移动“C²三能计划”,并结合上海本地政策要求,从技术破壁、机制创新、生态协同方面等进行破局,在算力中心、网络站点、日常办公三大核心场景精准发力,积极深化绿色低碳科技赋能减碳。
通信行业绿色转型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破解自身基础设施高耗能瓶颈。算力中心作为能耗核心领域,是上海移动绿色技术攻坚的重中之重,长三角(上海)5G生态谷项目的落地集中体现其创新成果。该项目位于上海青浦区,是长三角地区首个算力可自主调度的绿色节能示范数据中心,以“自主可控绿色节能”为核心,采用冷板式液冷系统、风侧间接蒸发冷却、高效电力模块、PUE智能调优等关键技术。相较于传统风冷技术每机柜功耗上限仅20kW的局限,冷板式液冷系统将单机柜功耗承载能力提升至50kW以上,在实现更高算力密度的同时,还具有节能、降噪、降本和提效等多重优势;上海移动还引入AI调优解决方案,推动数据中心制冷从“被动散热”转向“主动智冷”——通过挖掘L1系统内部最优参数、联动L1与L2系统调节,配合间接蒸发冷却技术实现PUE降低3%-5%,在提升算力供给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能源浪费。
在绿色发展实践中,提升清洁能源使用率、探索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模式成为关键路径之一。上海移动围绕不同场景的能源需求,打造了一系列创新示范项目。在浦东临港IDC,上海移动充分利用场地开阔与光照充足的优势,打造了首个5G“纯光零碳”工程。该项目部署7.2kWp智能光伏板,配套智能锂电与耐腐蚀型一体化能源柜,通过智慧能源网管平台实现太阳能发电、储能电池、能源柜数据的远程监控和调试。站点日均发电10kWh,绿电应用比例达100%,验证了纯光基站在市电不稳定区域的可行性,为绿色低碳5G网络建设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样本。
此外,上海移动进一步拓展光能利用场景,在浦东东城营业厅楼顶创新落地全集团首个零碳营业厅。该营业厅突破“光伏发电系统必须与储能系统共同建设才能保障稳定性”的传统认知,利用屋顶有限空间部署23.1kWp分布式光伏系统,实现可再生能源电力的本地化生产与消纳。项目年发电量约3.78万度,除满足营业厅日常用电需求外,多余发电量就近全量消纳至汇聚机房,经专业认证实现组织层级“碳中和”;其创新的“分布式光伏+自发自用+就近消纳绿电”模式,也为类似空间受限场景的零碳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思路。
日常办公减碳则是上海移动绿色理念渗透运营细节的体现。上海移动从三方面推进实践:在团队建设上,开展双碳专项培训,组建专业绿色队;在员工激励上,通过节能宣传周、劳动竞赛、在岗技术创新等活动,鼓励员工以微创新、技术改进提升绿色能效;在资源节约上,推行“无纸化”倡议,减少会议及纸质材料打印,每年节省用纸12吨,将低碳理念融入办公日常。
通过多场景、全链路的绿色创新实践,上海移动不仅系统推进自身碳减排,更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为行业内及其他绿色发展企业践行“双碳”目标提供了兼具实操性与前瞻性的参考范式。
生态协同:以供应链与产业赋能拓展绿色边界
在全球绿色发展浪潮下,呼吁多方共同参与构建绿色生态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企业不仅需要聚焦自身低碳转型,更应积极承担“协同者”与“赋能者”的角色,通过绿色供应链管理拉动上下游减排,以数字技术助力传统产业升级,将减碳价值从企业内部拓展至更大范围。
在绿色供应链建设上,上海移动以“全流程渗透、精准化引导”为核心,构建可落地的协同机制,推动供应商共同参与碳减排。上海移动从机制设计入手,建立了一套贯穿项目意向、采购实施与后期评估的全周期协同体系。上海移动形成涵盖四大类25个条目的“积木式”绿色采购策略,加强引导。同时,通过双向沟通与闭环数据跟踪,持续帮助合作企业完善绿色认证、开展绿色技术升级,最后通过对绿色采购的执行数据闭环跟踪,牵引合作供应商进一步完善绿色管理,实现“以链促绿”、共同减碳,为上海率先实现碳达峰提供支撑。
在产业赋能层面,上海移动充分发挥5G、物联网等数字技术优势,为传统高碳行业绿色转型提供可复制的解决方案。其与华能上海石洞口第二电厂合作的5G+智能火电项目,是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能源行业低碳集约发展的典型代表。作为拥有30年历史的传统火电厂,石洞口二厂正面临能源方式从“集中式、粗放式”向“分布式、集约化”转型的挑战,而5G技术成为其破局的关键。上海移动为其定制5G+MEC专用网络方案,实现厂区5G专网全覆盖,借由无线专网,从数据层面加速实现电力企业的集约化运营、高效运行、信息一体化构建,实现电厂运营管理效率和设备维护效率的极大提升;同时,针对能源企业的数据实时性和安全需求,构建组网安全防护、UPF设备防护、通用安全防护三张“防护网”,实现“数据不出厂”,保障关键数据实时、安全传输。该项目不仅助力电厂绿色低碳转型,更以“5G+大数据”技术辐射至生产管理7大应用、21类场景,与上海移动联合打造的《基于边缘计算的5G智慧电厂》成功入选国家《2022年度能源领域5G应用优秀案例集》,印证了数字技术在推动传统产业“减碳、降本、增效”中的核心价值,也为制造业、航运等高耗能行业提供了可推广的数字化路径。
上海移动的实践侧面反映出企业在产业绿色转型中的生态价值,不仅在于自身减排,更体现在以机制创新与技术赋能激活产业链乃至跨行业的低碳潜力,这也正是通信企业连接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使命与价值所在。
责任引领:以品牌公益凝聚全民绿色共识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上海移动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在绿色发展、社会治理与公众联结中主动作为,通过品牌化、系列化公益行动搭建企业与公众之间的绿色桥梁,推动低碳理念从行业倡议真正落地为全民实践。
在公益传播领域,上海移动以“绿色上海,和你一起”项目为核心,逐步构建起多元参与、持续创新的绿色传播体系,积极向市民和全社会倡导绿色可持续发展、多样性关怀理念。该项目历时九年,从最初的绿化环保拓展至绿色低碳、城市更新、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等多维议题,覆盖亲子家庭、外来务工子女、大学生、医护人员、残障人士等不同群体,通过精准化的活动设计实现绿色理念的分众传播与深度浸润。项目坚持与政府、社区、学校、环保组织联动运作,已覆盖超百万人次,成为“上海市民绿化节”品牌活动,并获中国移动“社会责任长青实践奖”、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2024中国企业ESG优秀案例”等多项认可,切实彰显了品牌公益在凝聚市民情感、培育生态文化中的显著作用。
面对数字化与绿色化深度融合的新趋势,上海移动主动升级公益策略,创新推出“绿色上海,爱家AI城”项目,号召广大市民共同关爱守护个体“小家”和城市“大家”,以“AI+环保”为主题推动科普与创新并重的绿色教育。在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圆桌论坛积极倡导数绿融合、科技护绿实践落地普惠,开展海派科普科幻创作征集等活动,引导公众展开对未来绿色城市的想象与技术思考,从而在寓教于乐中强化低碳理念的传播效能。此外,上海移动持续开展“向上 向善”志愿先锋行动,将绿色服务融入社区治理、为老支持、乡村振兴等民生领域,使绿色低碳真正成为一种贴近生活、可见可感的社会实践,更以数字化转型助力城市治理与产业升级,服务人民对美好数字化生活的需求,全面护航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这种将绿色理念与民生需求、科技创新相结合的路径,彰显了通信企业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担当。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上海移动作为通信行业绿色转型的践行者,始终将绿色发展融入高质量发展脉络。展望未来,上海移动将继续以中国移动“C²三能计划”为指引,深化“三能六绿”模式:加大节能部署以降能耗,在算力侧借液冷、AI管控等技术提能效,运用数智化手段提升机楼能效比、绿电比、使用率,更以大数据、AI为重点行业定制绿色方案,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为建设美丽中国和实现“双碳”目标贡献更大力量。(咸宁新闻网)
本文链接:锚定“双碳”目标,上海移动以多维绿色实践助力各界共赴低碳未来http://www.sushuapos.com/show-1-52983-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