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从什么时刻开始,真切地触摸到“大湾区”的呢?
今天,第十五届全运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在深圳迎来闭幕。
闭幕式总导演沈晨把场地摆到了海天之间,结合天空、大海、都市、跨海大桥等要素,以此呈现“星辰大海”主题。
十五运会,大湾区人呈现出了自己的星辰大海。
从粤港澳三地的火炬传递,到开幕式上的《海阔天空》旋律、粤剧经典《彩云追月》、咏春拳,以及马拉松选手首次跨越深港两地,再到“跟着赛事去旅行”……
曾经还很陌生的地理标签,如今渐渐成为了这片土地上人们的共识。一场赛事,让大湾区人的身份认同变得前所未有地真切。
在大湾区追赛的人
降温的这一晚,广州迎来最激烈的赛事。
11月19日,十五运会田径比赛倒数第二个比赛日。这天,女子100米栏、女子200米以及男子200米决赛等开赛,吴艳妮、林雨薇、夏思凝等人气选手悉数出战。
11月19日晚,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女子100米栏决赛,广东队选手刘景扬以12秒81的成绩夺冠。
为了看这场比赛,赵女士提前半个多月买了最佳观看位置的门票,想带小孩体验一把“追星”。
当晚体感温度不足10摄氏度,赵女士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感受到的却是火热,各项比赛从19时持续到21时,加油声此起彼伏。
11月19日,十五运会女子200米决赛,四川队选手刘英兰在比赛中不慎摔倒。
几个小时里,让她印象深刻的画面很多——广东队刘景扬和四川队吴艳妮都冲进13秒内;四川队刘英兰起跑后发生意外摔倒在地,依然爬起来奋力奔跑;大屏上不断出现的“PB”(个人历史最好成绩)和“SB”(赛季最好成绩)……
由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承办的十五运会,设置34个大项419个小项,群众赛事活动设23个大项166个小项,超过1.4万名运动员参与,是规模最大、赛期最长、承办城市最多的一届。
开幕式现场。
对大湾区人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在家门口感受竞技体育魅力的机会。
广东的青年运动爱好者林文信,三天跨越六城,带着滑板辗转广州攀岩、东莞篮球、佛山舞龙舞狮、珠海网球等多个赛场,被网友称为“最强追赛人”。
11月14日晚,十五运会攀岩男子速度决赛在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举行。上海队赵一程在夺冠后摆出“晚安”的庆祝动作。
无论走到哪个赛场,林文信总会带上他的滑板,空闲时在场外跳一下。在林文信看来,支撑他奔波在各大赛场之间的,除了对运动纯粹的热爱,还有一份身为东道主的责任感和自豪。
11月14日,横琴国际网球中心,广东队高人气选手王欣瑜在比赛结束后和观众合影。
这段时间,全国乃至国外的体育迷都汇聚大湾区,大家共同为赛场上的每一份拼搏呐喊,也为感动和遗憾热泪盈眶。
开幕式前,“奥运小王子”张文乘火车从北京赶到广州,随身带了30多件奥运、亚运、全运等收藏品展出;四川的王远烽飞来看吴艳妮的田径比赛;天津的颜小泪在深圳待了10天,6次坐进深圳大运中心的游泳馆中,只为近距离看跳水比赛……
11月17日晚,十五运会田径女子400米栏决赛中,广东队莫家蝶以55.19秒的成绩摘金,赛后她将金牌献给了母亲。
社交媒体上,有网友发布一条表达不舍的帖子,引发一众网友共鸣。最高赞的回复是:“不冷不热的季节,绿树成荫,三角梅盛开路旁,东西好吃不贵……欢迎下次再来广州。”
为吉祥物注入灵魂
陈嘉瑜是福建人,在广东药科大学读书。抱着“想参与一次真正大型的、从未接触过的志愿活动”的想法,她报名成为十五运会志愿者,去到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极限运动中心攀岩赛场,作为裁判辅助,负责运动员检录、号码牌发放、手机管理等工作。
同样来自广东药科大学,19岁的陈诗韵负责观众服务的工作。来自云浮的她把参加十五运会视为“一次在家门口为广东争气的机会”。
广工志愿者王行知为十五运会点赞。
赛场内外,忙碌着的除了运动员与工作人员,还有近5万名来自粤港澳三地的志愿者“小海豚”。
吴宇乔是观众服务岗,他总向观众展示出“最标准、最灿烂”的微笑,因此被团队里的小伙伴称为最热情的“小海豚”。
受开幕式启发,每日观众退场时,他们会自发站成两排,为观众送上最热情的“拜拜礼”。很快,吴宇乔就在小红书上刷到了他们的“拜拜礼”照片,还有不少点赞,那一刻,他觉得“努力被看见,是种很大的鼓励”。
赛事期间,最“出圈”的莫过于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旋转、跳跃、倒立……十五运会期间,它们火遍全网。为这群吉祥物注入灵魂的是一群来自佛山市黄飞鸿文武学校和河南登封少林鹅坡武术学校的“00后”。
吉祥物“乐融融”赛后与观众互动。新华社发 南方+ 张由琼 拍摄
从7月到11月,在重达8公斤、密不透风的演出服里,他们对着镜子练习旋转、跳跃、摆臂超过2000次,直到形成肌肉记忆。
数不清的人们,在为了这场赛事而努力。
开幕式后,2200多名工人及300多名管理人员,72小时内完成了1600多个钢结构模块的拆卸与搬运,把广东奥体中心变身为田径赛场;为了让全运真正走进街巷,广东推进1160个城市品质提升项目——北京路步行街的商铺换上了“运动风”海报、623条涉赛道路的堵点被逐一疏通、街角的绿化带上新添了“全运主题”花坛。
深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杜波以深圳大运中心医疗保障组长的身份带领团队驻守场馆,提前半年就做了相关培训;为保障马术比赛顺利进行,香港赛马会外籍专家彭洁诗在深圳光明国际马术中心现场忙碌不停。
“十五运会精神不是只属于赛场的拼搏,更是‘人人可参与、人人能收获’的包容。”11年间,在深圳安家多年的运动爱好者祝圣杰完成了59场马拉松。多次从事体育公益活动,是他身体力行表达对十五运会支持的体现。
大家的“心”更近了
11月17日上午,中山国际棒垒球中心,全运会棒球比赛香港队对阵福建队,观众加油助威的声音一波高过一波。
开赛首日,香港队球员方溍希的妈妈带着家人到了中山。全运会之前,香港队几乎每个月都会来中山国际棒垒球中心训练,有些非全职球员上午打完比赛,晚上再回香港。一些家长会陪同孩子过来训练。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期间,预计有超9000名参赛人员跨境往来。
全运会历史上首次跨境赛事中,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们先后6次无感、安全、快速通过港珠澳大桥三地口岸;马术比赛中,香港赛马会将凭着举办世界级马匹运动赛事的丰富经验提供支援,包括场地设计、马房管理、赛事服务保障等。
位于香港东九龙的观塘APM商场一楼中庭,专门举办了大型的开幕式派对,不少观众手举宣传牌为运动员们加油;在澳门议事亭前地,游客在大屏幕前驻足,在国旗升起时齐声高唱国歌……
11月15日上午,十五运会田径(马拉松)比赛开赛。9时18分,领先的女子运动员从香港返回深圳,经过后海大桥,向终点稳步冲锋。
“这是我们的家门口赛事!”香港女子马拉松纪录保持者姚洁贞说,通过全运会自己不仅有更多机会与内地高手切磋,家人朋友还能现场观赛,非常便利。
姚洁贞说,近年来香港和内地体育交流日趋紧密,很多香港运动员都会到内地参加全国性赛事。
由此带来的流动也更多了。广深港高铁、深中通道织就的“一小时生活圈”里,从广州赛场到香港驻地仅需45分钟,观众带着赛事门票“跟着全运去旅游”,连物资运输都实现了“当日达”。根据香港旅游业界预计,全运会期间将有超10万人次旅客到港参赛或观赛。
香港中旅社相关负责人表示,全运会期间,有1.5万至2.5万名游客通过公司的旅游产品访港,七人制橄榄球赛及击剑赛事相关产品最受欢迎,部分产品早已满额。
11月17日,乒乓球女子团体小组赛中,澳门队老将朱雨玲为年轻队员鼓掌助威。
一场赛事,让生活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人们明显感受到,大家的“心”更近了。
网球比赛开始后,澳门青年吴伟杰的任务稍微轻松了些。8月底,澳门推出文旅体育产业实习计划,吴伟杰报了名。9月,他来到横琴,参与了一系列比赛前的准备工作。
比赛结束后,吴伟杰会回到澳门。但在横琴生活的这段经历,让他更坚定未来要把更多与体育相关的合作带到大湾区的各个城市。
本文链接:湾区共此时 | 南方特稿http://www.sushuapos.com/show-1-53250-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新契机 新实践 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