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记者从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获悉,该局组织“海洋地质二号”船通过创新作业模式,于近日顺利完成了自主研发的2000米级深海重载型“深海冷泉活动区长周期原位智能观测站”有缆回收任务。
观测站在冷泉活动区开展观测活动。闫樨霖 摄
据介绍,此次回收任务首次创新采用“深海遥控无人潜水器(ROV)+海工吊”深水协同作业模式:首先由“海马”号ROV潜入水下搜寻目标观测站,进行观测站吊点处的打捞钩挂扣操作;其次将打捞钩装置牵引至安全距离等待,随后海工吊将起吊系统吊入水中,依靠水下定位信标、ROV声呐和摄像头等设备进行反复测距,通过母船在“DP”模式下带动起吊系统靠近目标观测站至指定挂靠位置后,实现ROV精准对接观测站打捞钩装置和船上起吊系统。
在回收过程中,海况条件恶化迅速,作业窗口期仅有一个晚上,ROV操控台、驾驶台、导航控制室、绞车操控台、吊机控制室等各部分明确分工,科研人员默契配合,克服船舶大幅度升沉、止荡等作业困难及缆绳缠绕等风险,高效完成水下插拔、挂靠等一系列精确操作,顺利实现回收目标,进一步锻炼和增强了深海复杂工况下高精度重载打捞回收技术和能力。
同时,此次回收的观测站首次实现了国际上集多参量海底环境监测、冷泉喷口活动拍摄分析、海底热流微地震探测、水样采集抽滤等装置于一体的原位、长周期智能观测,可为深入研究海底地质构造特征、生物活动规律、能源资源分布等提供数据支撑。
本文链接:科研人员创新完成深海重型观测站回收任务http://www.sushuapos.com/show-11-22673-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2025年绿色材料与制造技术国际会议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