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自然资源部北海局正式发布《2024年北海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公报》,这是继2023年首次发布后,第二次发布北海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年度权威报告,系统体现了北海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最新成果,向社会展示了一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的答卷。
北海区各级自然资源(海洋)主管部门系统运用“厦门实践”宝贵经验,紧密围绕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系统推进海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公报》不仅聚焦2024年度的具体工作与成效,更对2019年机构改革以来北海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的系统性成果进行了全面总结,旨在为科学谋划“十五五”时期修复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同时回应社会关切,为主管部门决策和社会力量参与修复提供参考。
据了解,北海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2019-2024年北海区共获得92个中央资金支持的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累计投入中央资金100余亿元,修复岸线超过310公里,修复滨海湿地面积达3.2万余公顷。这些系统性工程的实施,显著提升了渤海、黄海典型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有力筑牢了区域海洋生态安全屏障,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2024年的保护修复工作亮点纷呈,在山东潍坊弥河口、青岛唐岛湾分别发现367公顷和306公顷自然恢复的海草床,成为海岸带生态系统健康改善的有力实证。科技创新和标准建设为修复提供了坚实支撑,牵头或参与制定了多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一湾一策”精准修复研究等成果为未来工作指明了方向。各地的创新实践也结出硕果,秦皇岛独特的岬湾养滩模式、日照“退港还海”打造的阳光海岸绿道、青岛西海岸的蓝湾慢行系统,成为向全国推广的示范样板。
目前,立足新起点,北海区已锚定新一轮蓝图,将继续遵循“部级指导、省负总责、市县实施”的机制,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深化“一湾一策”精准修复治理,着力提升海洋生态系统的韧性、健康与活力。通过持续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强化监测评估能力、拓宽多元化投入渠道,推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向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坚定不移地守护好祖国的蔚蓝家园,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本文链接:《2024年北海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公报》发布http://www.sushuapos.com/show-11-24864-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