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称ƞ3-取代反应是构建手性不饱和片段的重要途径。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何智涛课题组致力于非经典ƞ3-取代反应研究,突破经典模式下底物离去基限制和选择性控制难题。
从相同底物出发,通过发散合成获取目标分子所有异构体的转化方法开发,备受关注。目前,基于单一或双变量控制的发散合成已有较多研究,但鲜有关于同时精准控制更多选择性因素合成方法的研究。
在课题组前期发展的一系列催化转化策略基础上,研究人员探讨内炔烃的发散性氢杂芳基化反应,开发出催化剂控制的区域、立体、几何三维可控合成策略,可同时制备出8种二芳基烯丙基骨架。
近日,该课题组提出催化剂调控的多变量发散合成策略,通过内炔与杂芳烃的反应,制备出8种二芳基烯丙基骨架——[(E,R)-1,1、(E,S)-1,1、(E,R)-1,3、(E,S)-1,3、(Z,R)-1,1、(Z,S)-1,1、(Z,R)-1,3、(Z,S)-1,3]。在钯或铑催化下,内炔烃与氮杂环的氢官能团化反应,展现出良好的Z/E选择性、区域选择性和对映选择性控制效果。机理实验和计算研究表明,对于研究较少的内炔不对称氢官能团化反应,Pd和Rh具有不同的反应机理历程。
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自然-合成》(Nature Synthesis)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支持。
内炔烃的三维发散性氢芳基化反应
本文链接:科研人员提出催化剂调控的多变量发散合成策略http://www.sushuapos.com/show-12-1726-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科学家发现矮星系里的“迷途”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