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 日夜间
    随系统
    浅色
    深色
  • 主题色

褐扇小孔菌次生代谢产物 抑菌药理活性揭示

2024-02-06 15:04:48 来源:  科技日报

记者2月4日获悉,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清平带领下,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食用菌研究团队在褐扇小孔菌的药理活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首次揭示了褐扇小孔菌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抑菌的药理活性。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微生物学》。5SA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胡惠萍介绍,该研究从构建的野生食药用菌科学大数据库中,挖掘出一株对白色念珠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的食药用菌——褐扇小孔菌。此前,该菌只作为木材白腐菌被描述。5SA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白色念珠菌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系统性白色念珠菌感染,往往出现在免疫缺陷或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菌群紊乱以及有医疗器械植入的患者中,在临床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其中,癌症患者感染后的死亡率高达40%—70%。目前,临床使用的抗白色念珠菌药物仍存在器官毒性等问题。此外,抑制该菌的药物资源十分有限,导致耐药性问题十分突出。5SA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为解决上述问题,需开发安全有效的抗菌药物。”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牡丹江师范学院副教授姜明说,研究团队从中国野生食药用菌种质资源库收集的600余份野生食药用菌提取物中,筛选出具有显著抑制白色念珠菌作用的褐扇小孔菌提取物,并初步确定了褐扇小孔菌提取物的主要抑菌活性成分为脂肪酸及其衍生物。5SA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据悉,褐扇小孔菌提取物可对白色念珠菌的细胞膜、细胞壁、核糖体、氨基酸代谢和信号转导多个通路产生影响,从而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增殖,清除对菌体产生耐药性的生物膜。该研究成果揭示了一种新的药用真菌的抑菌作用,可以作为今后抗真菌感染药物研发的资源储备。5SA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记者2月4日获悉,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清平带领下,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食用菌研究团队在褐扇小孔菌的药理活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首次揭示了褐扇小孔菌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抑菌的药理活性。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微生物学》。5SA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胡惠萍介绍,该研究从构建的野生食药用菌科学大数据库中,挖掘出一株对白色念珠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的食药用菌——褐扇小孔菌。此前,该菌只作为木材白腐菌被描述。5SA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白色念珠菌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系统性白色念珠菌感染,往往出现在免疫缺陷或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菌群紊乱以及有医疗器械植入的患者中,在临床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其中,癌症患者感染后的死亡率高达40%—70%。目前,临床使用的抗白色念珠菌药物仍存在器官毒性等问题。此外,抑制该菌的药物资源十分有限,导致耐药性问题十分突出。5SA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为解决上述问题,需开发安全有效的抗菌药物。”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牡丹江师范学院副教授姜明说,研究团队从中国野生食药用菌种质资源库收集的600余份野生食药用菌提取物中,筛选出具有显著抑制白色念珠菌作用的褐扇小孔菌提取物,并初步确定了褐扇小孔菌提取物的主要抑菌活性成分为脂肪酸及其衍生物。5SA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据悉,褐扇小孔菌提取物可对白色念珠菌的细胞膜、细胞壁、核糖体、氨基酸代谢和信号转导多个通路产生影响,从而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增殖,清除对菌体产生耐药性的生物膜。该研究成果揭示了一种新的药用真菌的抑菌作用,可以作为今后抗真菌感染药物研发的资源储备。5SA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本文链接:褐扇小孔菌次生代谢产物 抑菌药理活性揭示http://www.sushuapos.com/show-2-2734-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人形机器人时代即将到来?

下一篇: 新分型法有助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风险

热门资讯

  • 明天氢能荣获国家电网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记者3月18日从安徽明天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天氢能)获悉,国家电网近日向明天氢能及董事长王朝云分别授予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奖项目为

  •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阿龙・切哈诺沃:做研究保持好奇心很重要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阿龙・切哈诺沃:做研究保持好奇心很重要  中新网宁波3月17日电(林波)对于学生而言,如何找到研究的信心和价值,让他们有继续下去的动力?  “做研究保

  • 全国首个模拟验证机场开工

    记者日前获悉,位于四川成都未来科技城应用性科创区的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B区)航站楼项目,近日取得施工许可证。这也意味着全国首个模拟验证机场开工。

  • 人类祖先200万年前开始捕鱼

    美国《发现》杂志网站2月7日刊登题为《200万年前,我们的人类祖先开始从水里捞鱼》的文章,作者是科迪·科蒂尔,内容编译如下:捕鱼可能是一种占许

  • 人工智能重新定义职场技能

    据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经济新闻网2月19日报道,在人工智能(AI)迅速重新定义就业格局的今天,通常被称为“软”技能的人类技能成为最有韧性、最有价值

  • 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症状可能表现在视力上

    据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经济新闻网报道,一项国际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症状可能表现在视力上。研究显示,即便眼科检查结果正常,但阅读、估计距离

  • 最小资源消耗的量子态分辨实现

    记者3月20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态分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在最小资源消耗的量子态分辨问题中首次提出了全局最优

  • 以抗双链抗体为治疗靶点 我科研人员找到高效治疗红斑狼疮新路径

    记者3月20日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获悉,该院皮肤病院夏育民教授科研团队研究设计了一种靶向抗双链抗体的D型模拟肽(D-ALW多肽)纳米微粒,成功应用

  • 科学家提出人类性别决定新理论

    3月18日,记者从中南大学生殖与干细胞研究所获悉,研究所林戈、卢光琇教授团队提出的一项新理论称,原始生殖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在人类性别决定中起关键

  • AI伴侣能否带来亲密关系

    自2023年以来,人工智能的“触角”已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人工智能+情感”的赛道正悄然崛起。目前,国内外已经出现了多款较为成熟的AI伴侣应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现第六大植物激素的首个运输蛋白

    在日常生活中,隧道可以帮助人们翻山越岭。在植物细胞内,当内部物质穿过细胞膜时,往往也会通过类似的“隧道”。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孙林峰

  • 电子导盲犬可能要来了!相关研究在我国取得新突破

    “啪嗒啪嗒......”一只机器狗在街上迈着规律的步伐,拉着牵引绳的盲人,在它的带领下越过沿路障碍,平稳地行走着,电子导盲犬能否取代传统导盲犬,解决视障

推荐资讯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