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 日夜间
    随系统
    浅色
    深色
  • 主题色

新方法实现超强铝合金制备

2024-05-09 07:05:18 来源: 光明网

天津大学教授何春年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界面置换”分散策略,成功实现了约5纳米的氧化物颗粒在铝合金中的单粒子级均匀分布,从而使所制备的氧化物弥散强化铝合金在高达500℃的温度下,仍具有史无前例的抗拉强度(约200兆帕)与抗高温蠕变性能。该工艺过程简单、物料成本低廉、易于规模化生产,因而具有显著的工业应用价值。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自然-材料》。3p1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领域提速减重的需求,对轻质金属材料的耐热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铝合金在300℃以上服役性能就达到瓶颈,因此,对于当前航空航天等重要领域最为关注的300℃~500℃温度区间,铝合金使役时出现的力学性能迅速衰退成为制约结构设计、影响服役安全的关键短板。3p1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目前,提高铝合金耐热性能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提升析出相的热稳定性;二是引入高稳定性的陶瓷相纳米颗粒。相比于前者,陶瓷颗粒通常具有较高的熔点与弹性模量,因而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和变形稳定性。其中,氧化物陶瓷颗粒备受研究者青睐。然而,以上途径的原理不适用于与氧反应活性高、不可化学还原的轻金属材料如铝、镁、钛等。3p1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为此,何春年团队提出并通过“界面置换”分散策略,制备了5纳米级氧化物弥散强化铝合金。他们首先利用金属盐前驱体分解过程中的自组装效应制得了少层石墨包覆的超细氧化物颗粒,将纳米颗粒之间较强结合的化学键替换为石墨包覆层之间较弱的范德华力结合,从而使纳米颗粒之间的黏附力降低了2~3个数量级。在此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机械球磨-粉末冶金工艺实现了高体积分数的单粒子级超细氧化物颗粒在铝基体内的均匀分散,使铝合金具有极其突出的高温力学性能与抗高温蠕变性能。其在300℃和500℃下的抗拉强度分别为420兆帕和200兆帕;在500℃和80兆帕的蠕变条件下,稳态蠕变速率为10-7每秒。此性能大幅超过了国际上已报道的铝基材料的最好水平。3p1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天津大学教授何春年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界面置换”分散策略,成功实现了约5纳米的氧化物颗粒在铝合金中的单粒子级均匀分布,从而使所制备的氧化物弥散强化铝合金在高达500℃的温度下,仍具有史无前例的抗拉强度(约200兆帕)与抗高温蠕变性能。该工艺过程简单、物料成本低廉、易于规模化生产,因而具有显著的工业应用价值。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自然-材料》。3p1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领域提速减重的需求,对轻质金属材料的耐热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铝合金在300℃以上服役性能就达到瓶颈,因此,对于当前航空航天等重要领域最为关注的300℃~500℃温度区间,铝合金使役时出现的力学性能迅速衰退成为制约结构设计、影响服役安全的关键短板。3p1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目前,提高铝合金耐热性能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提升析出相的热稳定性;二是引入高稳定性的陶瓷相纳米颗粒。相比于前者,陶瓷颗粒通常具有较高的熔点与弹性模量,因而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和变形稳定性。其中,氧化物陶瓷颗粒备受研究者青睐。然而,以上途径的原理不适用于与氧反应活性高、不可化学还原的轻金属材料如铝、镁、钛等。3p1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为此,何春年团队提出并通过“界面置换”分散策略,制备了5纳米级氧化物弥散强化铝合金。他们首先利用金属盐前驱体分解过程中的自组装效应制得了少层石墨包覆的超细氧化物颗粒,将纳米颗粒之间较强结合的化学键替换为石墨包覆层之间较弱的范德华力结合,从而使纳米颗粒之间的黏附力降低了2~3个数量级。在此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机械球磨-粉末冶金工艺实现了高体积分数的单粒子级超细氧化物颗粒在铝基体内的均匀分散,使铝合金具有极其突出的高温力学性能与抗高温蠕变性能。其在300℃和500℃下的抗拉强度分别为420兆帕和200兆帕;在500℃和80兆帕的蠕变条件下,稳态蠕变速率为10-7每秒。此性能大幅超过了国际上已报道的铝基材料的最好水平。3p1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本文链接:新方法实现超强铝合金制备http://www.sushuapos.com/show-2-5756-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超4600万!今年前两月国内手机出货量呈两位数增长

下一篇: “爱因斯坦探针”背后的年轻人

热门资讯

  • 我国科研团队揭示非洲猪瘟病毒感染致病机制

    记者3月18日从兰州大学获悉,该校动物医学与生物安全学院郑海学教授团队解析了非洲猪瘟病毒(ASFV)在猪体内感染的靶细胞,以及在靶细胞内延长感染的机制

  • 新AI系统可提供足球制胜战术

    未来的足球场,人工智能(AI)当“大脑”?《自然·通讯》19日发表一项来自谷歌深度思维的最新成果,研究团队报告了一个名为“TacticAI”的系统,能在足

  • 人工智能医疗或将破解人体秘密

    美国《新闻周刊》网站2月4日刊登题为《人工智能可能会在数十年内解开人体的秘密》的文章,作者是亚历克斯·菲利普斯,内容编译如下:一位医生(同

  • 人工智能重新定义职场技能

    据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经济新闻网2月19日报道,在人工智能(AI)迅速重新定义就业格局的今天,通常被称为“软”技能的人类技能成为最有韧性、最有价值

  • 借AI“慧眼”鉴别可疑论文图片

    今年1月,英国分子生物学家肖尔托·戴维发表文章,指控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科学家通过修改图片伪造数据。随后该研究所正

  • 科学新发现丨有史以来最大的三维宇宙地图发布

    根据《天体物理学杂志》的最新报道,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团队利用欧洲空间局的盖亚(Gaia)太空望远镜收集的数据,创建了迄今为止最庞大的三维宇宙地图。该地

  • “爆”脾气电池频“发火”,新成果防患于未“燃”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以便利性受到大众青睐,但相关起火事故威胁着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据国家消防救援局发布的统计数据,2023年全国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

  • 肠道菌群关键代谢物可增强抗癌药疗效

    记者3月17日从浙江大学获悉,该校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良静教授团队、附属邵逸夫医院陈淑洁主任医师团队联合研究发现,一种肠道菌群产生的小分子代谢

  • 太空培育类器官或带来疾病新疗法

    自2019年以来,科学家已经在国际空间站上培育出了包括人类大脑、心脏和乳房在内的多个类器官模型。这些类器官通常利用人类干细胞培育而成,在一系列化

  • 多层人造皮肤18天内长成

    美国和法国的科学家联合团队借助新的3D打印技术,开发出一种多层人造皮肤,只需18天即可长成。这种仿真皮肤可用于提升护肤品测试效率,并催生更好的皮肤

  • 1799元!红米狙击一加Ace3V 简直就是来捣乱的

    一加Ace 3V刚发布,就被红米砍了一刀!随着昨天一加Ace 3V的发布,新一轮中端机的内卷终于拉开了序幕。 而且这电话售价居然还不增反降,直接1999起步。 先来回

  • 聚焦AI框架技术创新 加速大模型规模化落地

    “人工智能作为数字新基建重点建设方向,前景广阔,大有作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首次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无疑将为人工智能技术在

推荐资讯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