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9月25日电 题:新能源车购置税“免→减”,谁最受影响?
作者 章弘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新能源车免征购置税政策进入倒计时。
按照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2023年发布的《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将于2025年12月31日结束。从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新能源汽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其中,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减税额不超过1.5万元。
政策调整或加速行业洗牌
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免征→减半”的阶梯式退坡策略,是我国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型的重要举措。
购置税减免政策的逐步退坡,是政府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从依赖政策向依靠市场自主发展转变的信号。政策的调整可鼓励企业通过提升产品性能、降低成本、创新商业模式等方式,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政策通过动态调整技术要求,还可以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动新能源汽车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方面的技术进步,提升产品的综合性能和附加值,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为维持销量,预计未来车企可能通过降价、促销、金融贴息等方式对冲政策影响,加速布局中低端车型,提升性价比竞争力。同时聚焦电池能量密度、充电效率、智能驾驶等核心技术,推动产品向高质量迈进。例如车企可通过4680电池(直径46毫米、高度80毫米的圆柱锂电池)量产降低成本,通过推出搭载固态电池与L3系统的高端车型,以“技术+价格”双重竞争力抢占市场。其中,头部企业凭借技术、规模优势或将进一步扩张,而技术实力弱、资金链紧张的车企可能面临更大生存压力,行业洗牌加速。
为了提升竞争力,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合作可能会进一步加强,车企与供应商通过合资、入股等方式绑定产能的合作可能会增加。此前,行业内就已经出现这种发展势头,如蔚来入股卫蓝新能源锁定固态电池产能,小鹏与速腾共建激光雷达联合工厂。这种“生态共建”模式提升了产业链稳定性,但也加剧了供应链竞争。
补贴政策的变化还将推动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竞争从政策驱动转向技术驱动,市场呈现多元化、差异化竞争态势。未来,技术突破、产业链协同和政策引导将成为决定竞争格局的关键因素。
如何影响消费者购车?
按照政策规定,购置税减半征收后,实际税率为5%,这一政策调整无疑将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产生影响,但因车型和价格区间会有所不同。
对于预算有限、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来说,5%的成本增加可能会影响购车决策。例如,购买一辆20万元的新能源汽车,2026年起需额外支付1万元购置税(20万元×5%),这可能促使部分消费者重新考虑购车计划,或转向价格更低的车型。
对于购买30万元以上的高端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由于减税额上限为1.5万元,实际税负增加更为明显。例如,购买50万元的新能源汽车,需缴纳3.5万元购置税(50万元×10%-1.5万元),成本增加可能对购买决策产生较大影响,但这类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更注重车辆的性能、品牌和配置。
政策调整是否会影响消费者对于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的选择?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如电费、保养费用)通常低于燃油车,且政策调整后仍有一定税收优惠。对于长期使用车辆的消费者,综合考虑全生命周期成本,购置税增加的影响可能相对较小。例如,一辆20万元的纯电动车,5年使用成本可能比同级燃油车低4万元左右,即使购置税增加1.5万元,总体仍具经济性。
建议消费者在购车时综合考虑车辆性能、使用成本、品牌和服务等因素,作出理性决策。(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宋亚芬
本文链接:章弘:新能源车购置税“免→减”,谁最受影响?http://www.sushuapos.com/show-3-156002-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