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11月28日电 题:AI数字人全面商业化还需突破信任等挑战
作者 付一夫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
近期,在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正式宣布其慧播星数字人技术向全球开放。这标志着AI数字人直播正从平台的能力构建,迈向产业的常态应用。
最能体现这一趋势的,是今年“双11”期间的数据:83%的百度电商商家已采用AI数字人直播,直播间数量同比增长119%,带动GMV(商品交易总额)提升91%。
规模化应用的背后,是AI数字人“降本增效”的结构性优势――它不仅能实现24小时不间断运营,其价值更是从“省人工”向“建新营”持续演进,成为品牌常态化经营的新载体。不过,AI数字人直播要全面实现商业化也面临多重挑战与风险。
其一,信任构建是其全面商业化的核心挑战。比如,当用户提出超出预设脚本的复杂问题时,数字人往往难以给出令人满意的回应。尽管情感计算、面部微表情捕捉等技术正逐步弥补交互缺陷,但要实现用户对虚拟主播的全面信任,仍需在语言理解、上下文感知等底层技术上实现突破,并经历用户习惯的长期培育。
其二,从整体行业发展来看,在AI数字人普及过程中还存在资源向头部平台与大品牌集中的风险。高逼真度数字人开发依赖大量资金、算力与人才,单个定制成本可达数十万至百万级,这使中小商家在技术门槛前处于劣势。
其三,随着AI数字人应用深化,技术滥用风险也随之上升。如利用高仿真数字人实施诈骗或虚假宣传。要防控此类风险,需构建覆盖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链条治理框架:事前规范数字人形象知识产权,并强制标注虚拟身份;事中借助AI监测工具识别违规行为,实现动态监管;事后建立消费纠纷快速响应与溯源机制,并要求平台完整留存训练数据与直播记录,确保任何问题可追溯、责任可认定。
此外,随着AI技术应用的扩大,其对就业的影响也备受关注。不过,笔者认为,这一技术变革更倾向于引发结构性调整而非系统性失业。短期来看,重复性强的直播岗位可能被替代;长期则催生数字人运营、AI脚本策划、情感交互设计等新职业。推动“真人+数字人”混合直播模式,将成为兼顾人情味与效率的务实路径。
为推动行业顺利过渡,政策与企业应协同推动职业技能再培训,核心是引导传统主播向“AI数字人导演”等角色转型。
具体的落地路径包括探索“真人+AI数字人”混合直播模式:在流量高峰时段由真人主播强化互动体验,在非高峰时段由数字人维持常态化运营。(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张宁
本文链接:付一夫:AI数字人全面商业化还需突破信任等挑战http://www.sushuapos.com/show-3-160082-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下一篇: A股低开流感板块下挫,广济药业跌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