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讯 赵志斌 记者郭建军报道 应急救援是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为破解矿山救援力量覆盖不足、企业自建队伍能力薄弱等难题,晋中市创新推行“党建引领、队企合作、共建共用”的专职矿山救援队伍建设模式,目前灵石、昔阳两支驻县救援小队已正式挂牌运行,有效构建起“半小时响应圈”。
直面救援短板,创新模式应运而生
晋中作为山西煤炭资源核心产区,辖内8个产煤县矿井密集,部分矿井存在瓦斯突出、透水等复杂灾害风险。随着开采深度增加,矿山救援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日益凸显。尽管市应急救援大队下设榆次、和顺、介休三个中队,但难以快速辐射所有产煤县,而县域企业自建队伍能力又普遍薄弱,难以满足《矿山救援规程》中“30分钟到达现场”的硬性要求。
为破解这一难题,晋中市委、市政府以“大应急、大救援”体系建设为统领,于2024年8月审议通过专项工作方案,创新推出“队企合作、共建共用、区位互补、快速反应、救援高效”的建设模式,通过政府统筹、企业协同、资源整合,系统性推进专职矿山救援力量下沉一线。
“队企共建”破题,构建高效救援体系
企业主体投入。由煤矿企业(如山西华熙矿业)牵头抽调专业人员,承担装备购置、场地维护等后勤保障,解决政府资源有限问题;政府专业指导。市应急救援大队统一制定训练标准、考核规范,派驻教官全程指导,确保救援能力专业化、标准化。同时植入准军事化管理体系,制定《队员考核细则》《装备维护规范》等20余项制度,建立“双向反馈”机制,实现高效共管;资源高效共享。各小队队员可参与全市统一跨区域演练、专家授课,共享无人机侦察、生命探测仪等先进装备。在2025年4月榆次区跨区域演练中,小队队员已能熟练操作液压破拆工具、正压式氧气呼吸器等,展现出过硬的专业素养;应急联动前移。小队与企业安全部门建立24小时联动机制,定期联合开展隐患排查和应急演练,将事故预防端口前移,变“被动救援”为“主动防控”。
试点成效显著,全域覆盖蓝图绘就
2024年12月,灵石县成立全市首支政企共建救援小队;2025年1月,昔阳小队紧随其后。两支队伍44名队员全部通过专项培训考核,完成各类演练20余次,参与企业安全技术服务30余人次。该模式节约财政投入60%以上,企业通过共享市级专业资源,单个煤矿年均应急成本下降40%,实现了政府、企业、安全效益的多方共赢。
计划2025年底前完成平遥、寿阳两个产煤县救援小队建设,形成“市级统筹、县域响应、企业协同”的三级救援网络,覆盖全市所有高瓦斯、冲击地压等重点矿区。未来计划将专职队伍服务范围延伸至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领域,打造区域性综合应急救援力量。
晋中市通过“队企共建”模式建立专职矿山救援队,既是落实国家法规的必然要求,更是破解基层救援短板、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的创新实践。这一模式通过资源整合、标准统一和能力强化,为全国矿山安全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晋中经验”。晋中市将持续深化该模式,筑牢安全生产“最后一道防线”,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本文链接:山西晋中:创新“队企共建”模式 打造专职矿山救援“半小时响应圈”http://www.sushuapos.com/show-5-67616-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