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漫洒别竜梁,层层药田泛金光。甘肃宕昌县阿坞镇的田间地头,党参、黄芪、当归的药香沁人心脾;加工车间里机器轰鸣,直播间内订单纷飞,而镇村干部考察学习取经的脚步,为乡村振兴开辟新路径。
近年来,宕昌县阿坞镇以党建为核、科技为翼、市场为桥、政策为盾,让中药材产业成为富民“黄金产业”,更以考察取经为契机,布局特色养殖新赛道,走出一条产业兴、农民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党建引领是产业发展的“红色引擎”。阿坞镇党委政府创新推广“党支部+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打破散户经营壁垒,将分散农户拧成发展合力。镇党委牵头整合土地资源,建成各类标准化中药材基地4200亩,带动全镇种植面积突破20000亩。党员干部带头试种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与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合作推行反季节设施育苗技术,破解当归抽薹率高、机械化移栽难等痛点,让药材优质率显著提升。“一天工价二百多,月收入五六千元”,别竜村村民柳东红的话语,道出了家门口就业的喜悦,也印证了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充分彰显。
全链发力激活增收动能。阿坞镇破解“品质好、销路窄”难题,招商引资建起加工基地,盘活全部闲置合作社,推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通过对接电商平台、发展订单农业、宣传采购政策,让田间药材快速转化为农民收入。哈达村村民包李忠种植的两亩大黄,按去年价格能挣数万元;采收药材的徐彩霞,一天工钱260元当晚结清。每亩农资肥料补助与农业保险政策,更筑牢了经营风险“防护网”,让“种植标准化、加工初深化、销售多元化”的产业格局愈发坚实。
考察取经拓宽转型新路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阿坞镇组织镇村干部赴县内外考察肉兔、生猪养殖产业。从南河镇康宕养殖家庭农场的联农带农机制,到武都区康大兔业的标准化养殖技术,再到文县生态养殖合作社的品种改良经验,考察组重点学习了“产销一体”模式、全产业链布局及智能化管理经验,并与武都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框架。该镇将吸收借鉴先进经验,聚焦养殖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建设,深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让特色养殖与中药材产业形成互补,为乡村振兴再添新动能。
党建红引领致富路,药香养殖双增收。阿坞镇以党建凝聚发展合力,用科技提升产业品质,靠市场拓宽增收渠道,借考察激活转型活力,既做强了中药材特色产业,又布局了养殖新赛道。
念起“致富经” ,孕育“增收景”。 下一步,阿坞镇将紧盯宕昌县委“六争九提三突破”发展目标,持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药香漫溢山村、养殖产业落地生根,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书写出更多富民兴镇的新篇章。(宕昌县委宣传部 刘国庆 刘治学 黄爱平 赵新平)(中国发展网)
本文链接:甘肃宕昌阿坞:党建红引领产业兴 绘就振兴新图景http://www.sushuapos.com/show-5-76716-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