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袁振强在瓜田中采摘“蔓瓜”这一菜瓜老品种。 燕赵农村报记者 郭庆峰摄
7月3日,沧县兴济镇南堤村的瓜田里,阳光下的瓜秧微微卷叶,藤蔓间滚圆的瓜格外显眼。
“这是‘花山白’甜瓜,是一种脆甜瓜,吃起来脆甜爽口,目前这种甜瓜市面上可不多见。”说话的是沧县兴济镇南堤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袁振强,他一边介绍,一边带领记者来到这片瓜田中间。
瓜田间,或长或短或圆的各种甜瓜、菜瓜让人眼花缭乱,难以一一辨认。“这种长得像小南瓜的菜瓜叫‘蔓瓜’,主要用来做凉拌菜,用蒜泥当拌料,吃起来又脆又爽。”看着瓜秧上结出的满地甜瓜和菜瓜,袁振强兴奋得像个孩子:“看,这是面瓜,熟透后吃一口软软糯糯,深受老人小孩喜爱。”
袁振强介绍,这些甜瓜、菜瓜都是传统老品种,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在市场上大都难觅踪影。对于70后、80后来说却有着特别的意义,“都是这些人小时候在瓜田里吃过的东西”。
“近年来,许多传统甜瓜、菜瓜品种濒临消失。因此在7年前,我们便开始系统收集、保存这些老品种的种子,逐年繁育、种植。”袁振强介绍,运用这个方法把一些传统老品种保留下来,最终要建成一个甜瓜、菜瓜老品种的种质资源库,把老品种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记者了解到,2018年,南堤村党支部领办了春润合作社。春润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村“两委”班子就意识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健康、无公害的农产品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尤其是那些传统品种,更具老味道、老滋味,既好吃,又能唤醒人们舌尖上的记忆,因此在合作社成立之初,种植老品种就被确定为产业特色。
秉承这一理念,春润合作社近年来致力于老品种的挖掘与发展,种植了“鸡跳脚”“灯笼红”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玉米,恢复了“黑帽白”高粱、黍子及各种豆类栽培。
“这些传统品种,因为产量不高,所以物以稀为贵,加上其味儿地道,都能卖个好价钱。”袁振强介绍,目前春润合作社流转土地6200余亩,其中2000余亩种植水稻,剩余的近4000亩种植五谷杂粮老品种,除了向外销售原粮外,还上马了一批农产品深加工项目,生产旱碱麦面粉、馒头、挂面以及“鸡跳脚”冲泡型玉米粥等,大大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增加了入股农民收益,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袁振强说:“我们要把这些老品种握在手里,沿着这条特色发展道路走下去,带领百姓共同增收致富。”(燕赵农村报记者 郭庆峰)
本文链接:记者走基层|传承老品种,唤醒舌尖上的记忆http://www.sushuapos.com/show-1-46246-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新闻纵深|孙大业:毕生叩问生命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