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一场强降雨让成都平原的文物守护者们彻夜难眠。当江安河水位突破警戒线时,一套藏在古桥深处的“数字神经”突然苏醒——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二江寺拱桥的安全监控系统发出急促预警,这座横跨锦江的百年古桥正面临墩尾垮塌的重大风险。上海建为历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为历保”)凭借科技赋能的文物安全监控系统率先预警,迅速响应并高效完成抢险加固,成功化解险情。此次应急处置不仅彰显了专业团队的技术实力与责任担当,更生动诠释了“科技+文物保护+保险”创新模式在文化遗产守护中的成功实践,为《“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中提出的“构建文物安全长效机制”提供了实践样本。
百年古桥遇险情 科技预警筑牢第一道防线
始建于清道光五年的二江寺拱桥,横跨锦江,见证了成都平原的百年变迁,2002年被列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座长148米、宽7.8米的砖石结构拱桥,因地处府河与江安河交汇处,常年受水流冲刷影响,安全防护压力突出。
7月9日的强降雨引发连锁反应,江安河与府河水位骤涨,直接威胁到二江寺拱桥的安全。当天17时,建为历保承建的四川天府新区文物安全监控系统率先触发预警——远程监控清晰显示,监测到水位和倾角的变化。后经视频监控确认,该拱桥右岸第三孔和第四孔间桥墩底部被水流掏空,墩台尾部条石脱落,桥墩局部已呈悬空状态,墩尾金刚墙还出现裂缝,古桥安全岌岌可危。
险情预警一经发出,各方迅速响应:建为历保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一边紧急联系天府新区文创和会展局(文物局)通报情况,一边派遣专业技术团队星夜奔赴现场。次日,在四川天府新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刘洋的带领下,技术团队冒着湍急水流开展水下勘察,全面摸清了拱桥的受损细节及施工作业环境。
为快速推进抢险工作,在天府新区相关部门的牵头协调下,建为历保技术团队与文物、水工、结构安全领域专家展开集中会商,仅用一天就完成了抢险加固技术方案的制定,且方案顺利通过专家组评审,为后续抢险行动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网)
本文链接:“科技+保险”赋能文物守护建为历保以创新模式化解二江寺拱桥险情http://www.sushuapos.com/show-1-46535-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