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记者郑玮 广州报道
7月31日上午,广东省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专题会议(传统产业“三化”融合发展专场)在广州召开。
会议现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原院长、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原委员周其仁分享了对当前全球经济形势的观察与判断,以及他对当前形势下产业转型方向的思考。
“现在我们传统产业和企业面对的是‘水落石出’的形势。‘水落’指的是世界总需求在收缩,全球贸易总量在降,随即在全球派生出需求萎缩、价指下跌、消费降级、‘内卷’、订单减少、产能过剩等问题,也就是水落后露出的‘石头’。而这是我们未来相当长时间要面对的一个基本形势,企业应该面对现实、突围寻路。”周其仁表示。
企业具体可以怎么做?“真正突出重围的办法在企业他们自己的经验里头。”曾一度扎根佛山5年开展调查研究的周其仁分享了3条他从广东企业实践中看到的经验。
第一条经验是细处求精益。
周其仁表示,以前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企业的发展方式粗放,厂房面积、生产线布局、材料用量、工艺流程等都是粗放的,高速增长的市场可以容得起这些粗放。而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企业可以通过精益大量节约维生成本。
“土地可以大量节约、厂房可以集约、流水线可以优化、流程可以优化、工序可以改进。不仅仅做一次,可以一轮一轮地做,而且不仅仅是请外部专家来做,也培训本企业的工人、班组长、工程师一起做,这能让很多企业在困难的时候多一口气。”周其仁表示。
第二条经验是宽处谋布局。
周其仁表示,当前全球经贸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总需求收缩,叠加关税等国际贸易壁垒上升,产品出口遇到挑战,但与此同时中东、东南亚、非洲等地都在推动制造业本地化布局,他们的产能不足、工业化尚未起步,所以未来中国产能出海势不可挡。
他认为,虽然目前面临困难,但中国经济将来长远看是好的,目前的困难能推动中国企业拓宽视野,推动全球布局,不光是产品卖到全球去,而且我们的生产能力、服务能力、跟当地人力等各种资源结合的能力都能提升。将来回头看,一定是上一个台阶的好机会。
第三条经验是高处争独到。
“大家说‘内卷’,‘卷’到最后就是缺乏独到性,很多传统企业看到别人挣钱也跟着做,你会的东西我也会,不会的大家都不会。现在全世界不是没有生意可以做,往高处走、有独到性的生意好得很。”周其仁表示。
但现在,周其仁表示,广东一些优秀企业已经扭转了这种情况,比如美的砍掉了一半毛利低、没特色、竞争者多的品类,最终以量的收缩换来质的增长。“从数量增长变成质量增长怎么变?一定数量上要有一个收缩,不要怕这个收缩,没有收益支撑的产能规模不如收缩回来,再图以后。最终只有质量提高了、掌握独到性了,才能有订单来,我们才能在全球需求中争到更大的份额。”周其仁说。
本文链接:企业如何转型突围 周其仁从粤企身上总结出这三条“秘笈”http://www.sushuapos.com/show-1-47677-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