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吴佳楠 深圳报道
11月20日,由21世纪经济报道、深圳金博会运营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25湾区财富大会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举办,大会同期举行圆桌对话“新共识:重估时刻的多元配置新视野”。
招银理财跨境投资部总经理郭枫在分享中提到,传统大类资产配置在实践中面临两大挑战,并提出了通过叠加多重对冲策略与充分利用跨境互联互通机制,以改善居民投资体验、构建更有效多元资产配置组合的路径。
郭枫认为,大类资产配置核心思想在于利用多类不同资产的低相关性提升组合夏普率,且通过宏观跨周期、跨资产的风险均衡配置,提升投资组合适应和抵御经济周期的能力。但上述配置框架应用在理财产品方面,在实操中会出现诸多大类资产之间相关性并不低以及多类资产实际分散程度不够的两大挑战。
“尽管当前市场上有众多的多资产指数,从历史回测表现看整体呈现向上趋势,但客户的接受度认可度仍存在一定障碍。主要原因是该策略需要较长的持有周期,通常持有2至3年才能获得更高的收益确定性。而当前市场环境下,客户往往因产品短期回撤就选择赎回。”郭枫指出,即便产品回撤结果再理想,也不能仅依赖资产间理论上的负相关性进行不够稳定的对冲,而必须有可靠的降波手段和风险对冲手段。这需要在传统股、债、商品之外,加入其他低相关策略,来增强资产组合的分散度,从而改善理财客户的投资体验。
据介绍,在理财产品及指数构建中,招银理财探索通过三层对冲逻辑来实现对组合的多元化。第一层对冲,保持传统大类资产之间的低相关性组合;第二层对冲,对极端下跌风险的对冲,引入比如期权、波动率控制,来实现极端回撤的控制,以适配理财的资金回撤管理需求;第三层对冲:引入CTA或更多的另类策略,对冲趋势性下跌及区间震荡,以提升客户持有体验。
“要通过在传统股债商分散的情况下,加入其他策略和另类资产,达到在长期、短期都有给客户比较好的持有体现,才能让客户更多接受大类资产多元策略、跨市场配置的逻辑。”她表示。
针对跨境资产布局,郭枫表示,在当前的发展阶段,银行理财行业进行跨境资产布局,在根据国家宏观战略的指引下,核心路径是依托国家推出的各类跨境投资机制,实现资产的多元化配置。这一进程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形成了深度的协同与互促。
“目前有多种成熟的跨境机制,为理财行业提供了多元化的工具箱。如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制度、互认基金机制,还有多类互联互通机制,如‘港股通’、‘ETF通’、‘债券通’、‘互换通’等机制”她认为,国家逐步在拓宽互联互通的渠道、丰富标的、简化规则和提升便利度,给予了普通投资者跨境资产布局的解题思路。对于追求稳健的银行理财客户而言,这种依托国家战略、在严格风控框架下进行的全球布局,有利于提供更优的风险分散效果和更丰富的收益来源。
本文链接:招银理财郭枫:依托互联互通机制实现投资组合的多元化http://www.sushuapos.com/show-1-53329-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