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ChatGPT,终于有了自己的分发平台
Apps inside ChatGPT,相当于是OpenAI自己的App SDK。
这个东西有什么用呢?简单来说,就是你能在ChatGPT上打开别人的应用。
举个例子,以前如果你想学机器学习,要打开Coursera画图,要打开Figma,查租房要去Zillow,现在只要在ChatGPT对话框输入一句话,就能一站式完成。
比如,你可以说,“Figma,把这张草图变成一个可编辑的流程图。或者,“Coursera,教我一点机器学习的基础知识。
在OpenAI的官方演示中,用户甚至可以用自然语言对Zillow说:
“帮我查一下旧金山3000美元以内的两居室公寓,ChatGPT随即在窗口中生成互动地图,列出所有房源,并支持继续对话、过滤、比较。
最牛的是,用户甚至不需要记得所有App的名字。当你输入需求之时,ChatGPT会自行判断是否存在合适的第三方应用。
比如,如果你说“为我打造一个派对歌单”,那它或许会自行调用Spotify;若你说“帮我预订今晚的外卖”,系统后续将会调出DoorDash。
同时,OpenAI 也考虑到了商业化的需求。如果用户已经是开发者现有产品的订阅者,他们可以直接在对话中登录账户。未来,OpenAI 还将支持多种变现方式,包括新的Agentic Commerce Protocol (智能体商业协议),该协议将允许在 ChatGPT 内部实现即时结账
也就是说,开发者不但能接入ChatGPT,还能通过“InstantCheckout”功能立刻获得收益。这让ChatGPT的生态更趋近于苹果AppStore模式,只不过界面变为了自然语言对话。
比起新的用户体验,这事更大的意义在于,ChatGPT终于有了真正的“开发者分发渠道”,弥补了此前其模式里的缺口。
在过去相当长时间里,作为一个月活7亿的超级应用,ChatGPT始终没有建立一个合适的分发生态,这使其始终无法摆脱工具的属性,也大大限制了其价值。
有了分发平台,就等于掌握了ChatGPT 全球数亿的流量分发权,并有机会重塑当下互联网流量获取的方式。
如果说,谷歌搜索和苹果的App Store重新定义了PC、移动互联网的分发模式,那么ChatGPT的这次更新,就有很大可能重写“AI 时代的入口”。
02 当记忆成为护城河,AI重塑分发的开始
其实,OpenAI做分发平台,几乎是一件必然发生的事情。
回顾过去几十年的科技革命,最大的价值往往就发生在分发平台变革上。比如,谷歌通过搜索实现的网站流量的分发;而苹果通过App Store重塑了移动分发,它们都重新创造了用户和产品之间新的连接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技术革命和分发革命从来不是同时发生的。新技术的出现往往只是开端,真正的大规模分发,总是在几年之后才被重新发明。
比如,互联网在 1990 年代初期创建了网站,但谷歌直到 1998 年才成为主导的分发机制,直到 2000 年代才真正货币化。技术和发行之间相隔了近十年。
作为新一轮技术革命,AI至今没有实现分发渠道的变革。但我们仍然看到一些趋势:传统分发渠道正在被AI摧毁。
SEO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在AI时代,用户不再通过网页点击获取信息,Perplexity、ChatGPT Search 等AI搜索引擎正在主导流量的分发权。
这正是当下 AI 浪潮的真实困境:旧的流量渠道正在崩塌,而新的分发机制还没有被确立。
然而,一个新分发平台诞生的所有前提条件,已经在ChatGPT身上出现了。关键在于,它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护城河。
回看历史,每一次新的分发平台崛起,都建立在独有的壁垒之上。
Facebook 的护城河是社交关系链,它掌握了“谁认识谁”;
谷歌的护城河是搜索意图,它知道“人们想要什么”;
苹果的护城河是生态与硬件,它拥有“谁在用什么”。
而 ChatGPT 的护城河,则是“上下文与记忆”,它掌握了“用户在思考什么”。
这意味着,ChatGPT 不仅知道用户此刻的需求,还能理解用户过往的偏好、语气、情绪与目标。它的记忆系统让交互不再是一次性的,而是连续、演化的。这种连续性,正是任何其他平台都无法企及的。
正如 Bessemer 在《2025 AI 状态报告》中所说:“对于 AI 应用来说,记忆和上下文将成为新的护城河。未来用户的转换成本,不只是数据迁移,更是情感依赖。”
其实,当你把现在市面上这些模型放在一起比,会发现它们在纯能力上的差距已经没那么大了。无论是写文案、生成图片还是代码,大家的底层模型都越来越接近。真正决定体验差异的,不再是“模型多聪明”,而是它对你了解多少。
因为只有“模型 + 上下文”,才能给出真正贴合个人的结果。当一个模型开始理解你的偏好、语气、习惯、乃至思考方式时,它的输出才会真正像“为你量身定制”。
而这一过程会自动形成一个围绕记忆的飞轮:你用得越多,它积累的关于你的信息就越多;记忆越丰富,它提供的上下文就越完整;上下文越充分,结果就越精准;体验越好,你就越愿意继续使用。如此往复,模型的智能与个性化体验会被不断放大。
最终,记忆不再只是功能,而成为一种自我强化的护城河。
目前,在这条路上走得最远的,无疑是 ChatGPT。他们是第一个推出记忆功能的,并且一直在大力投资于各种类型的数据连接器,本质上就是为了搜集更多的上下文。
如今看来,这种记忆能力正在转化为用户信任,成为ChatGPT品牌的核心资产,也彻底拉开了其与其他AI产品的差距。
根据AI产品榜的数据,ChatGPT在9月的访问量超过60亿,比2-9名AI产品的访问量加起来还要多。在移动端,ChatGPT的月活用户超过7亿,是排在第二名夸克的5倍。
比用户规模更有说服力的,是它惊人的留存率。
Menlo Ventures 投资人 Deedy Das 公布的数据里,ChatGPT 的留存率已经从两年前的 60% 提升到如今接近 90%,超过了长期保持记录的 YouTube(约 85%)。
更罕见的是,它的6个月留存率也在逼近 80%,并出现了极少见的“微笑曲线”——用户在初期热度过后,又会重新回到产品中,长期黏性反而更强。
这种留存特征,只有在 Facebook、LinkedIn、Slack 这类顶级产品中才出现过。
Google 凭借留存率和使用深度干掉了所有搜索引擎;
Facebook 靠社交关系的高参与度超越了更大的竞争对手。
从这个角度看,ChatGPT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产品,而是具备了成为新一代分发平台的全部特征:强记忆、强信任、高留存、高参与。
03 ChatGPT 的开放,只是一个开始
开放,不是ChatGPT从不是终点。
回顾过去,每一个建立起垄断地位的分发平台,几乎都会走过同样的三部曲:先发现护城河,再通过开放扩张,最后在顶点收紧控制。
一开始,平台需要确定自己的核心优势是什么——也就是护城河。找到之后,他们会用一切办法放大这个优势,而这往往靠自己做不来。于是,他们会向外开放,邀请开发者、创作者、第三方企业一起搭生态。
这是一场典型的“价值交换”:你为平台带来更多的内容、功能和用户粘性,平台则回馈给你流量和分发机会。那时候的 Facebook、谷歌、苹果,都曾对开发者说过类似的话:“你来创造,我帮你分发。”
但故事的后半段总是相似的。随着生态成熟、用户心智稳定,平台开始收回“权力”。
2007 年的 Facebook,就是这样开始的。那时他们画的饼很大——开发者在这里造应用,我们给地盘、给流量,赚的钱全归开发者,平台只靠侧边栏广告赚钱。
于是无数创业者蜂拥而至,社交游戏、活动插件、相册应用,一夜之间百花齐放。最典型的就是 FarmVille,火到全球,Zynga 估值一度高达 100 亿美元。
可短短两三年后,平台规则就变了。
2009 年开始,Facebook 逐步封锁病毒传播的通道:通知被限、邀请被限、算法改动让应用曝光骤降。Zynga 的玩家数直线下滑,营收被腰斩。
紧接着 2010 年,他们推出 Facebook Credits,要求所有 App 必须通过平台支付,并抽取 30% 的分成。
再往后,Facebook 直接自营上场,推出自家的照片、群组、活动、市场功能,把原本由开发者贡献的流量全收回来。到 2012 年,“开放平台”成了全行业最封闭的生态系统之一。
这种剧本并不陌生。苹果、谷歌也都走过同样的路径——先开放,再收口。因为开放从来只是获取商业价值的手段。
未来,OpenAI 也很难逃脱同样的轨迹。当你的历史对话、个人偏好、任务习惯都被它完整地理解并保存时,切换到另一个 AI,就意味着放弃数月甚至数年的积累。那一刻,也许正是 ChatGPT 关上大门的时刻。
过去,谷歌让 SEO 繁荣了二十年;Facebook 给了开发者五年红利。OpenAI 的窗口期,也许只有两年——甚至更短。
或许,若干年后我们再回望今天,会发现这正是 ChatGPT,乃至 OpenAI 命运的拐点。
那些看似“开放”的举措——第三方集成请求、MCP 协议、代理平台——其实并非单纯的功能更新,而是新一代软件分发体系的雏形。
OpenAI 并不是在打造一个更聪明的助手,而是在重建一个新的“目的地”:
一个集合了 App Store 的分发逻辑、搜索引擎的信息结构、社交网络的情感粘性于一体的超级平台。
只不过,这一次,它的护城河不再是社交图谱、用户内容或网络连接,而是更深层的——上下文与记忆。
当你的思考、习惯与历史都沉淀在其中,迁移将不再只是技术问题,而是一种心理断裂。
到那时,你不是在使用ChatGPT,而是生活在它之中。
本文链接:ChatGPT,找到了AI时代的入口http://www.sushuapos.com/show-3-156638-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下一篇: 宗馥莉,没有娃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