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四书》《五经》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但它们在今人眼里普遍难读。尤其是最古老的《书经》最为诘屈聱牙,在不少人心目中就像天书。
现在拿到河北日报朋友严明的《读懂尚书》,我很是吃惊。这是他的第三个学术研究成果了。说来,严明并不在社科院或大学里,他是一位新闻人,却先潜心研究《周易》,写出了《周易拍案》,对这本古代经书做了不少新的阐释。之后又研究牛郎织女的传说,考证邢台天河山景区的七夕文化,写出了一本《天河往事》。一次,他对我说,我不爱打麻将钓鱼,也不爱去娱乐场,晚上女儿做作业,我就在一边陪着读书写作,好像是一种学习竞赛。他的确十分勤奋,能够长期地默默阅读和辛勤笔耕,不负时光而勤学为乐。现在,他又由中国言实出版社推出了这部《读懂尚书》,更让我对他刮目相看了。严明心有格局,更有韧性,二十年不怕板凳冷,大胆地如蚂蚁啃骨头般叩问古典,其学术胆量和执着精神,难能可贵!他是又严又明,治学严谨,解疑为明。
虽然我是个门外汉,但也有拜读这部新作的几点感悟:
一、旁征博引,视野开阔,并且道出自己独立的见解。
严明继承前人们的学术成就,在书中引述包括《四书》《五经》《白虎通义》等在内的有关著述50多种,也产生了他作为后来人的学术观点。
在翻译原文和引述佐证上,比如他论述商代箕子的“乂用三德”时,一引郑康成的注解:“刚而能柔,柔而能刚,宽猛相济,以成治立功。”二引《汉书·匡衡传》云:“治性之道,必审己之所有余,而强其所不足。”“气之以义,然后中和之化应”。这样说理,就让人感到充分而心服。再如,译过伊尹要求太甲“敬慎修身”之后,作者又这样写道:“成汤功德是最高级的政治法宝。成汤当年执政,谨始虑终,做事之前总不忘回头审视一下是否符合天命;做事之后也不忘再次回顾是否遵从了天命。”这是说箕子为太甲树立了处世做事的一个标杆。而关于发生秦穆王《秦誓》长篇讲话的背景问题上,严明便拨冗推断:“我个人观点,《秦誓》倾向于‘崤之战’后三帅逃归进入秦国之时。晋国释放三帅是可望而不可求的事情,秦穆王未必知情。对于这样一个总结会,自然是人最全最好,结果越明朗越好。此外也可能发生在重新任用孟明视之时,既然羞辱其不堪重用,又何以再次派去带兵?同样也不会发生在复仇之后,假如发生在复仇之后,这种言论不是在羞辱当下的功臣吗?”其中,都有作者自己的历史观、国家观、道德观,既有对前人观点的继承、彰显,也有他“力求建立起自己的心得和认知(见《前言》)”的客观厘析。
二、以今释古、古中含今、今古一体的通俗化、形象化学术表达。
周炳钧在《白话尚书》前言中强调,翻译古籍要注重准、允、顺。准是文意要准确,允是文情要允洽,顺是文字要顺畅。这是对前人秉持的译文要信、达、雅的发展。今天,严明所做到的不仅是尽量准允,而且追求一般读者能够读懂的白话文的顺畅。我们再看关于伊尹善于教导青年的行文中,是这样写道:“伊尹是个严厉的老师,话语不免越来越重。上天不会永远保佑一个人,做善者方诸福咸集。”还引述《周易》中比较通俗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样就形成了古今交替、俗中有雅的语言形态。在解释大禹“协于帝”时又写道:“这个‘协’字,不是简单的协助。舜的思维方式、做事风格等品行标准与尧高度谐和一致,或者说他是尧的翻版。得尧施政之精髓,因此深得尧信任,也得到万方的爱戴。”关于任命蘷为乐师,作者翻译了大舜告诫他要用“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的音乐去教育王公贵族的“胄子”。接着严明顺畅生动地解释:“在舜看来音乐是教育的脉络和工具,通过音乐可以感通教化胄子,涵养其德性,变化其气质。舜还强调因材施教,使学生人格完美。有的孩子性格简单直率,如果疏于管理,容易草率,缺乏和气,对于这样的孩子应该灌输温和、温存的思维,让这样的孩子做到‘直而温’。有的孩子天生慢脾气,性格宽缓,或许猪八戒属于这样的人……”这样的通俗、形象的散文式译解,在这部《读懂尚书》中比比皆是,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原著诘屈聱牙的艰深感,并且追述了我国“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源头,也让人看到这符合当今少儿们教育的实际。
三、运用现代意识,不厚古薄今,也不厚今薄古,而是承古为今。
从上面可以看到,严明在这部著作是按照古时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阐述,也面向当今普通人而运用大量现代语言行文的。严明曾经说:古代先贤们“不是神,他们是我的采访对象,我要还给他们人性,所以他们是朋友。”此言可以看到他的现代意识的文化境界。正是他的现代意识,使这部书具有了鲜明的现代性,可以说是传统性与现代性的有机结合。严明具有自己的文化自信、文化立场和文化情感,有现代人尊重古人、尊重经典的客观理念,也有现代人吸取古代经典的智慧精髓,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科学思维和提升自己素质的观念。正如他在《前言》中所说的:“读《尚书》,让我体会古人的大智慧、大格局,养我正气,育我心智。”他吸收了一部分现代观念,学术视角更为宽泛,从而使此著形成了对以前有关解说的新肯定、新匡正和新发展。作者这样做,更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历史文化,从源头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再普及。
还应当肯定,严明这三部著作,形成了我们业余文史研究上的“严明现象”,希望严明继续在文史研究上拿出新成果,也希望有更多的严明式的中青年跟上来。(袁学骏)
本文链接:他用胆量和学识解说古老的《尚书》http://www.sushuapos.com/show-5-61278-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