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讯 八月的京山绿林镇,田野铺金,山风送爽。8月4日至10日,25名年轻干部响应号召,脱下“西装”换上“农装”,走进村组、深入田间,在旅游保障、安全宣传、重点工作推进的一线挥洒汗水。这场“田间地头”实践活动,让青春的脚步与乡村的脉搏同频共振,为乡村发展注入了蓬勃活力。
暴雨中的“逆行者”:为游客撑起安全伞
鸳鸯溪漂流的浪花里,藏着绿林镇的夏日热度。作为热门旅游项目,这里每天都迎来大批游客,而安全,是年轻干部们心中绷紧的弦。连日来,他们顶着近40℃的高温,沿着河道巡查水位、检查设备,盯着游客穿戴好防护装备,额头上的汗珠混着阳光,在脸颊上画出清晰的痕迹。
8月9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打乱了景区节奏。雨点砸在水面上激起白雾,河道水流瞬间变急。“大家别慌,跟着我们往高处走!”年轻干部黎明扯着嗓子喊,声音在雨声中格外清晰。他和同事们迅速分组,有的搀扶老人孩子,有的帮忙拎起游客的行李,有的在前方指引路线,原本可能混乱的撤离现场,在有条不紊的调度下变得井然有序。不到半小时,所有游客都被转移至安全区域。“看着他们浑身湿透还在忙前忙后,心里特别踏实。”来自武汉的游客王女士说。正如黎明所说:“关键时刻,年轻干部就该是冲在最前面的人。”
村头巷尾的“宣传员”:把安全种子播进心间
“张大爷,您家孙子暑假常去河边玩吗?可得看好了,这几天水凉,千万别让孩子单独去……”清晨的吴集村,年轻干部李娜正坐在村民闵和香家的堂屋里,手里拿着防溺水宣传册,一字一句地讲解。夏季是溺水事故高发期,这些年轻干部成了村里的“防溺水宣传员”,跑遍了吴集、厂河、五台等村的家家户户。
他们不光“嘴上说”,更在“脚下行”。每天早晚,干部们都会到村里的池塘、小河边巡查,看看有没有孩子偷偷下水;落实“一日两点名”制度,通过和学校、家长联动,精准掌握孩子们的动向。“以前总觉得孩子在村里跑着玩没事,他们来了才知道,夏天的水边藏着这么多危险。”闵和香把宣传册仔细折好放进抽屉,“现在每天放学,我都准时在村口等着孙子,心里踏实多了。”
乡村发展的“推进者”:在实干中擦亮青春底色
在绿林镇的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年轻干部的身影无处不在。他们是安全隐患的“排查员”——逐户检查镇上商家的卡式炉使用情况,看燃气罐是否过期、通风是否良好,对发现的问题当场列出整改清单,盯着商家“马上改”;他们是农户的“贴心人”——在六房村的水稻田里,他们跟着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一起,深一脚浅一脚地丈量受灾面积,记录稻穗倒伏情况。“这几亩稻子是家里的主要收入,他们冒着大太阳来核实,俺们心里暖烘烘的。”农户周照会看着本子上详细的记录,紧锁的眉头舒展了些。
从景区的应急处置到村里的安全宣传,从商铺的隐患排查到田间的灾情核实,这些年轻干部在实践中褪去了“书生气”,多了“泥土香”。他们说,在田间地头学到的,比任何文件都生动;村民们的一句“你们来了真好”,比任何表彰都珍贵。
如今,绿林镇的年轻干部们仍在基层一线忙碌着。他们用脚步丈量乡村的每一寸土地,用汗水浇灌乡村振兴的种子,让青春之花在田间地头绚烂绽放。(廖亮 林祖科 潘达)
本文链接:湖北京山:青春力量扎根田间地头 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http://www.sushuapos.com/show-5-64923-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