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在哈尔滨市 道外区东原街道沿江社区了解到,该区是哈尔滨的开埠之地,商贸历史悠久,辖区内居住着大量当年的产业工人。原哈尔滨毛织厂、振兴造纸厂、哈尔滨制鞋厂、哈尔滨卫生敷料厂、北方橡胶厂家属楼、黑龙江省航运局家属楼群中,895 名退休产业工人曾用双手织就城市的工业荣光,其中135名空巢老人因子女异地打拼,面临着生活照料与情感慰藉的双重困境如何破解?
哈尔滨市道外区沿江社区开展以“守护银龄时光——让空巢退休老工人更有尊严”为核心启动项目,巧妙串联“重拾旧时光”的记忆唤醒、“留住欣时光”的服务支撑、“不负好时光”的治理参与,构建起从生活保障到价值实现的完整服务闭环,让历经岁月的银发群体在感受社区温暖的同时,重新找回作为工业建设者的社会尊严。
多重维度服务的温情落地与创新实践
记忆打捞,让工业往事成为照亮当下的精神火炬。以“重拾旧时光”为情感纽带,精心策划系列活动唤醒老工人尘封的职业记忆。为辖区5名退休工人精心录制的职业记忆视频,举办2场“诉说光辉岁月”故事会。振兴造纸厂退休工人李润福、北方橡胶厂退休工人郑淑琴饱含深情讲述了专属于他们的光辉岁月,累计吸引80余名老工人参与倾听,现场常常响起此起彼伏的共鸣掌声。“同绘红色记忆”绘画活动中,青年志愿者陪伴在老工人身旁,根据他们碎片化的描述,在画布上还原出毛织厂轰鸣的纺织机等生产场景,当老人们看到自己青春奋斗的场景跃然纸上时,不禁湿润了眼眶。“时光照相馆 记录美好瞬间”活动则通过复古职业装拍摄,让5对老工人夫妇重新穿上工人服装,定格下依旧挺拔的身影。这种对职业历程的仪式化打捞,本质是对“劳动尊严”的再确认。当65岁的王师傅参加活动时,他反复强调:“我们那时候拼的不是工资,是给国家争口气。”这些被数字化保存的记忆,让流水线旁的青春不再是沉默的过往,而是可触摸、可传承的精神坐标。
精准守护,编织覆盖生活全维度的温情服务网络。今年以来,围绕“留住欣时光”的现实需求,社区为135名空巢老人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培育的5支志愿服务队形成了多元服务网络。“沿江有我”服务队的志愿者们每天穿梭在楼道间,实施陪伴交流、贴心提醒、按需上门、“急事”代跑、“难事”代办的“五项关怀行动”,累计完成养老认证、贴心提醒等服务150余次,用贴心的照料陪伴、暖心的关爱服务,守护好空巢退休工人的银龄时光;党员志愿服务队的红色身影活跃在小区院落,除100余次代买代取服务外,更协助8位行动不便的老人完成就医全程陪同;“幸福东原”文艺志愿服务队将非遗手工制作、京剧、舞蹈、模特等活动送进社区,30余场文艺演出座无虚席,退休工人们在家门口解锁体验多样传统文化;法律志愿服务队举办了3场结合真实案例防诈骗讲座,老人们不仅自己学会辨别骗局,还与自媒体团队拍摄“老爸老妈当主演 共当反诈宣传员”宣传片;四彩融合服务队用2场集体生日汇的烛光、2次“暖心伴你行”走进大自然、20余次义剪活动的利落手艺、5次义诊的细致检查、5次节日慰问的温暖关怀,40余次家具、家电维修的实在帮助,全面覆盖老工人的生活所需。
角色蜕变,从岁月守护者到社区治理的银发智囊团。“不负好时光”的理念推动着老工人从服务接受者向治理参与者的转变。“低龄助高龄”机制让20对老工人结成互助对子。春和巷1号院68 岁退休工人边亚芬与患脑梗的侯荣芬结对帮扶,日常陪伴照料,诠释 “搭把手儿” 精神,化成社区关爱情景缩影。更令人欣喜的是老工人们主动认领的“五大员”角色:作为理论宣讲员,他们用亲身经历讲述红色故事,5场宣讲会让年轻居民读懂了工业岁月的艰辛;担任矛盾调解员时,他们凭借“老邻居”的公信力,成功化解12起邻里纠纷;政策宣传员们拿着放大镜逐字学习惠民政策,再向同龄人解读;安全巡查员们戴着红袖标穿梭在社区,20次巡查中及时发现了楼道堆物、电线老化等隐患;环境督导员则带头清理卫生死角,15次督导让老旧楼道焕发新生。北方橡胶厂退休职工郑淑琴更是带领居民成立自治管理小组,将杂草丛生的春和巷5号院改造成花园小院,将“斑驳破旧”的供热泵房墙面绘制成“温馨多彩”的邻里互助角,充分发挥了能人示范作用,将老工人的“车间智慧”转化为社区治理资源。
在时光沉淀中绽放价值光芒
服务触达,从需求响应到品质提升的跨越。135名空巢老人实现服务全覆盖,动态台账的精准管理让每个需求都能得到及时响应。依托龙江志愿平台建立“亮单—点单—接单”机制,精准对接供需,为退休工人生活服务从基础代办升级为“个性化定制”,文化服务从单一供给变为多元参与。
记忆传承,工业文明在代际对话中焕发新生。老照片的找寻,故事的重诉,为社区留住了不可再生的精神财富。当老工人的职业故事通过视频、绘画、照片等形式呈现时,年轻居民第一次真正理解了父辈“献了青春献终身”的奉献精神。
治理创新,银发力量激活社区自治的一池春水。老工人们的深度参与让社区治理呈现出全新面貌。他们提出的建议兼具实践经验与民生视角,成功推动社区难题解决。北十九道街 134 号曾遭遇严重的下水反水问题,居民生活苦不堪言。老工人赵文斌凭借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主动为维修人员详细提供下水井走向,助力维修工作顺利开展,快速解决了反水困扰;北环俊景小区院内大树枝叶繁茂,严重遮挡阳光,影响居民正常生活。老工人王绍敏、赵铁成等人多次向社区汇报情况,并积极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与园林局沟通协调,最终园林局将树木进行合理修剪,让阳光重新照进居民家中。在老工人们的努力下,包括这些情况在内的15件难题得以妥善解决;他们的榜样力量带动更多居民参与公共事务,项目开展以来增加银发志愿者50余人,这种“邻里守望”模式,有效提升了社区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
东原街道沿江社区党委书记刘美巍说:“邻里守望,守望的不仅是温情和互助,更是尊严和价值。对过往,是‘我的奋斗不曾被遗忘’的历史确认;对当下,是‘我的需求被精准看见’的生活底气;对未来,是‘我的价值仍在生长’的生命张力。下一步,我们社区将继续致力于推动‘邻里守望’活动的发展和完善,用邻里守望的力量点亮社区的每一个角落,让尊严和价值在每一次互助中得以彰显和传承,让社区成为一个更加和谐、特别温馨、有尊严的大家庭。”(中国发展网 记者袁小峰报道 )
本文链接:哈尔滨道外区:多维发力守护空巢退休老工人“银龄”幸福http://www.sushuapos.com/show-5-71950-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哈尔滨新区:以“产业链‘一件事’”试点改革为契机,“链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下一篇: 金秋蓟州文旅市场活力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