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讯 在传统的诉讼模式下,债权人从起诉、裁判到执行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更长的时间。一些缺乏诚信的债务人则会利用这个“时间差”,恶意转移、隐匿或变卖资产,导致法院最终作出的胜诉判决成为一纸空文,“执行难”问题凸显。这种现象不仅严重损害了债权企业的合法权益,更挫伤了经营主体投资的积极性,损害了法治化营商环境,破解这一难题成为优化司法服务、护航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
诉讼保全作为破解“执行难”的关键“前哨站”,在实践中却面临传统模式流程复杂、耗时较长的痛点。为此,方城法院探索将执行局的“强硬”执行力与基层人民法庭的“前沿”便利性相结合,创造了“执行+法庭保全”联动新模式。
构建“庭局联动”工作格局
人民法庭作为最贴近企业和群众的前沿阵地,将财产查询权限全面下放至六个基层法庭,同时由执行局选派骨干力量与各法庭“结对”组建专业保全团队,形成“法庭前端审查查询、执行后端快速响应”的协同模式。通过庭局深度融合,六个执行团队分别与六个基层法庭联手打造“审查-裁定-执行”无缝衔接的工作闭环,既实现了司法资源的优化整合,也让企业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保全服务。
推行“双线并行”办理模式
全面重构诉讼保全工作流程,推行“一站式”服务,企业在法庭即可完成保全全流程申请。建立法庭审查与执行评估双线并行机制,法庭同步审查保全合法性,执行团队同步研判财产可控性,严格限定48小时办理时限,确保从申请保全到采取保全措施全程高速运转,精准把握财产保全的“黄金窗口期”,有效遏制了债务人利用时间差转移资产的行为。
完善全程引导化机制
巧用保全措施的威慑力,在成功控制财产后及时引导当事人协商解决纠纷,形成“以保促调”“以保促履行”的良性循环,从源头上化解矛盾、减少执行案件增量。2025年,通过这一机制促成132件涉企纠纷在诉前阶段达成和解,调解成功率达67.8%,实现了“处理一案、化解一片”的良好效果,既减轻了企业诉累,也为司法资源减负。
截至目前,方城法院共受理诉讼保全案件676件,申请保全金额共计3.797亿元,保全完毕案件652件,保全到位金额7357万元。整体执行案件的执行完毕率同比提升7.23个百分点,执行到位率同比提升4.64个百分点。这一模式不仅缩短了纠纷化解周期,更从源头减少了“执行空转”,降低了司法成本和企业时间成本,同时以强大的诉讼保全能力形成司法威慑,让意图逃债的债务人“不敢逃、不能逃”,倒逼经营主体诚信经营。它打破了法院内部庭室之间的壁垒,树立了全院“一盘棋”思想,构建立审执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形成了立案引导、审判兼顾、执行前移的协同作战模式,是法院内部工作机制改革的一次成功实践。
源头治理优于末端处理。方城法院创新“执行+法庭保全”联动模式,将诉讼保全工作与执行环节紧密联动,有效防止了债务人在诉讼期间转移财产,从源头上减少了进入强制执行的案件量,充分体现了“抓前端、治未病”的治理智慧。今后,方城法院将继续聚焦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持续优化工作机制、提升工作质效,为从源头上解决执行难、切实维护司法权威和当事人合法权益,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方城县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
本文链接:河南方城:构建“执行+法庭保全”新模式 跑出纠纷化解“加速度”http://www.sushuapos.com/show-5-78576-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