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讯 石培璋 黄思程 记者罗勉报道 近年来,潮州市全市上下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将文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点,以文物活化守住历史根脉,以非遗传承延续文化基因,以文旅融合激活发展动能,走出一条以文化促发展、以发展兴文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让千年古城在守正创新中焕发蓬勃生机。
据了解,潮州市文物活化从“沉睡”到“保护”,让历史遗迹“活”起来;非遗传承从“守艺”到“创艺”,让千年技艺“火”起来;文旅融合从“观光”到“体验”,让古城魅力“热”起来。潮州文脉绵延、文明焕彩,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文化传统是潮州成为海内外潮人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和“心灵原乡”魅力所在。千年古城正以“活着的姿态”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
当前,潮州市正全力推进古城申遗,筹备第二十三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持续推动潮州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座浸润着韩江灵气与千年文脉的古城,必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更鲜活的活力,让潮州文化从“区域符号”成为“世界语言”,让千年荣光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更加熠熠生辉。
让历史遗迹“活”起来
“一座潮州城,半部岭南方志。”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潮州市境内不可移动文物达134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保单位9处22点、省级文保单位42处76点。潮州市以立法为纲、以修缮为要、以活用为魂,走出一条“保护—修复—利用”的良性循环之路。
近年来,潮州市先后修订《潮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出台《潮州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条例》,将文物保护从“凭热爱坚守”推向“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规范化轨道。针对古城申遗这一核心目标,潮州成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委员会和申遗中心,组建古城研究与文化遗产保护智库,系统梳理古城区101处143个不可移动文物点,绘制详细分布图,为申遗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潮州完成1345处三普不可移动文物的全面复查,新发现文物234处,文物保护基础工作不断夯实。2023年,潮州古城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标志着其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跻身全国先进行列。
潮州市坚持“修旧如旧、最小干预”的原则,通过“绣花”功夫唤醒历史建筑的生命力。以“博物馆之城”建设为抓手,让文物走进大众生活。2020年以来,潮州新增备案博物馆8家、“博物馆之城”系列馆36家,实现各县区国有博物馆全覆盖。潮州市博物馆精心打造“馆藏木雕展”“馆藏潮绣展”等精品展览,成为传播潮州文化的前沿阵地,通过丰富的展览和互动活动,让市民游客感受历史文脉的魅力。
让千年技艺“火”起来
潮州非遗底蕴深厚,拥有1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7项国家级非遗(位居全省第二)、47项省级非遗、139项市级非遗,31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位列全省第一),形成以手工技艺为核心的特色非遗集群。
近年来,潮州市打破“非遗=古老”的刻板印象,通过制度保障、创新转化、国际传播,让千年技艺在当代生活中绽放新光彩,实现从“守艺”到“创艺”的华丽转身。
潮州市始终将非遗保护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先后出台《潮州市潮剧保护传承条例》《潮州市工艺美术保护与促进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潮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构建起全方位的制度保障体系。
潮州市为搭建传承平台,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和非遗名录图典,成立12个非遗人才示范工作室,推动老匠人“传帮带”,将独门技艺倾囊相授给年轻一代。针对核心非遗代表性项目,潮州组织开展非遗公益培训,覆盖潮绣、陶瓷、木雕、潮剧、工夫茶等多个领域,让深藏的技艺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潮州绣坊,绣娘将钉金绣、垫高绣等传统技法与西方设计理念相结合,打造出兼具东方美学与国际时尚的婚纱礼服。这些缀满“星辰”的嫁衣90%以上用于出口,远销欧美、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守正创新,激活非遗时代活力。在坚守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潮州非遗主动拥抱现代生活,走出一条“传统+创新”的发展之路。如今,越来越多90后、00后主动走进非遗工坊,推动非遗“年轻态”“文创化”成为新风尚。
潮州市还推动非遗跨界融合,让非遗从“展柜”走向“生活”。依托“世界工夫茶文化之乡”“中国乌龙茶之乡”优势,潮州推动凤凰单丛茶标准化、品牌化发展,让一片叶子成为带动产业、传承文化的纽带;将潮州菜烹饪技艺与旅游深度融合,借助“世界美食之都”品牌效应,吸引无数游客慕名而来;潮剧艺术通过开设专业班、举办演艺大赛、联动兄弟院团交流等方式,培养青年人才,彰显了传承有序的优良传统。走向世界,彰显文化自信,潮州非遗不再局限于地域传播,而是以自信姿态登上国际舞台。
让古城魅力“热”起来
近年来,潮州以文化为魂、旅游为脉,打破文化与旅游的壁垒,通过IP打造、业态创新、活动赋能,让古城从“单一观光”走向“沉浸式体验”,实现文旅热度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
潮州市以古城为核心引擎,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民宿、研学等新业态,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带动旅游消费提质增效。古城获评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牌坊街入选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夜间的广济桥灯光璀璨,一江两岸的光影秀吸引无数游客定格美好瞬间;镇海楼的激光投影秀带观众“穿越”千年,潮州影剧院内的舞台剧《大潮归来·入梦潮州》掌声不息,夜间文化供给持续丰富。
潮州市作为“世界美食之都”,将美食作为文旅融合的重要纽带。牌坊街等核心区域聚集了潮菜馆、牛肉火锅店、特色小食店,游客在欣赏古城风韵的同时,可品尝地道潮州菜。日前,世界美食之都(潮州)城市会客厅落户广州,标志着潮州以美食为桥,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全球美食文化交流与产业合作中搭建起高规格国际化新平台。
潮州市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积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市三个县区均被认定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充分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创建全国旅游重点村1个、全国旅游重点镇1个、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14个,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增效。
文旅融合赋能城市发展。潮州市国内游客接待量从2021年的406.78万人次跃升至2024年的854.83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从30.10亿元攀升至74.97亿元,均实现翻倍增长。这组亮眼数据的背后,是潮州坚持文化赋能的坚定实践,是“历史与当代相得益彰”的生动诠释。
本文链接:潮州市文化赋能 古城焕新 生机蓬勃http://www.sushuapos.com/show-5-79688-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京津冀协同聚力,构建中西医结合未病新体系
下一篇: 甘肃成县:山乡特产出村有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