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快讯
科技
财经
汽车
社会
旅游
娱乐
时尚
健康
生活
科学
教育
设置
日夜间
随系统
浅色
深色
主题色
黑色
快讯
科技
财经
汽车
社会
旅游
娱乐
时尚
健康
生活
科学
教育
搜索
热搜:
发现最美铁
无人机“飞
商务部新闻
AI从技术到
火力全开“
21对话|探秘
《怪变》第
与童趣搭配
科学
转基因野生动物应该被禁止吗?科学家权衡风险
全球环保团体正在就是否禁止将转基因生物释放到野外展开讨论。据《自然》报道,数十个非政府组织呼吁暂停合成生物学在野
查看:12
2025-10-13
本世纪超过30%的诺贝尔科学奖得主都是移民
本世纪202位诺贝尔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来自得奖国的不到70%。《自然》杂志近日一项分析显示,63位获奖者
查看:15
2025-10-13
可充电镁电池原型实现室温稳定运行
日本东北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款可充电镁电池,虽然尚处于原型阶段,但有效克服了镁基储能技术长期面临的多个难题。这一突
查看:15
2025-10-13
47岁剑桥女博士与父亲陈尸家中,昔日博客记录乡愁
文|冯维维 近日,新加坡盛港一处公寓内发现华裔父女非自然死亡的案件,受到国内外媒体关注。七十多岁的父亲在卧室中化为白骨
查看:16
2025-10-13
最新研究发现:童年缺爱,共情能力弱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姚欣然 尹薇)校园霸凌、焦虑抑郁等情况都与个体共情能力缺乏有直接关系。童年时期遭遇的逆境,如虐待、忽视或母婴分离,会深远影响个体成年后的心理健康与社会功能。其中,共情能力的缺
查看:12
2025-10-13
应对大范围降水天气,北方多地启动提前供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石梦竹)“一场秋雨一场寒”,据中国天气网消息,近日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我国北方多地出现大范围降水天气,伴随瑟瑟秋雨,气温也明显下降。为应对突如其来的低温,不少地区已陆续启动提前供暖
查看:14
2025-10-13
科学家首次拍摄到双黑洞“共舞”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9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研究称,他们首次拍摄到两个黑洞相互环绕运行的无线电影像。这一成
查看:12
2025-10-13
新技术实现先打印再选材
据最新一期《先进材料》杂志报道,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全新3D打印技术,利用普通水凝胶“生长”出结构
查看:16
2025-10-13
20岁女孩高反致严重脑病,专家:精神萎靡、剧烈头痛须紧急救治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曹宇悦)10月10日,“20岁女孩因高反引起严重脑部疾病”的消息引发关注,多个词条登上社交平台热搜。据悉,10月2日,林女士在海拔4700米的四川甘孜丹巴县丹东镇的卓雍措湖垭口附近出现高反
查看:14
2025-10-13
专家建议:路边银杏果不要捡食,一旦中毒可致昏迷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曹宇悦 赵萌萌)深秋时节,金黄的银杏树吸引过往行人驻足欣赏,面对掉落的银杏果,不少人认为其营养丰富、还可入药,便将它们捡回家食用。10月11日,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阮光锋
查看:15
2025-10-13
自私的精子:“老”父亲遗传更多致病突变
一项10月8日发表于《自然》的新研究显示,高龄父亲将致病突变遗传给孩子的风险比我们想象的要高。基因组测序显示,在30岁出
查看:15
2025-10-13
持续性疼痛会激活特殊脑细胞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费城分校与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合作,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研究成果称,大脑内存在一类长
查看:15
2025-10-13
寒露:由凉转寒,敛阳防燥
10月8日,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寒露,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诊疗中心副主任医师王春琛介绍,寒露是秋季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标志着天气由凉转寒。寒露
查看:12
2025-10-13
女子脚被扎伤后长出黑色素瘤,反复刺激、长期炎症或是诱因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高瑞瑞)近日,话题“女子脚底被扎伤长出癌中之王”引发热议。报道称,浙江杭州50多岁的王丽(化名)干活时脚底不慎被扎伤,当时她没太在意,只是简单处理了一下,但接下来伤口反复破溃出血,到医院
查看:13
2025-10-13
每天这个时间睡,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有人说:早睡早起对身体好。也有人说:只要你自己没有觉得哪里不舒服,晚睡晚起和早睡早起一样好。究竟哪种说法是正确的?是否存在一个最佳的入睡时间? 这几年,有多项研究结果都表明,22~23点入睡对心血管最好。这一结
查看:16
2025-10-13
这些食物自带“防癌属性”!肿瘤医生:防癌饮食要这样吃
“怎么吃能防癌?”是很多人关心的话题。研究发现,西蓝花、全谷物、豆制品、蘑菇等食材,只要坚持吃,就有助降低癌症风险。生活中,哪些食物自带“防癌属性”,一起来看↓↓↓ 这10种食物自带“防癌属性
查看:16
2025-10-13
秋冬换季 如何科学预防“缠人”的带状疱疹?
秋凉时节,带状疱疹进入高发期。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患者除了容易出现皮肤水疱破溃,还常伴有剧烈疼痛。什么样的群体易感染带状疱疹,此外,带状疱疹是不是“一次中招,终身免疫”?一起来了解。 带状疱
查看:17
2025-10-13
运动强度越大效果越好?当心痛风!
不少人为了让减肥塑身达到最优效果,在运动方面不断给自己“上强度”,期望以此提高能量代谢,达到快速甩肉的目的。然而, 运动强度越大未必效果就越好,可能还没看到体重降低,先等来尿酸狂飙。最新一期的“科学”流
查看:17
2025-10-13
专家提醒:深秋警惕心血管变“脆弱”
时值深秋,昼夜温差大,突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随之升高。医生提醒,若活动时出现胸闷、胸痛、心悸、下肢浮肿,以及不明原因的乏力、气短,或者口角歪斜、言语不清等症状,且持续不能缓解,请立即就医。 “高血压、冠心
查看:17
2025-10-13
晚餐早点吃VS晚点吃,差别竟然这么大
现在,因为工作或学习忙的原因,很多人吃晚饭的时间越来越晚。我们都知道“吃饭吃太晚,对身体不好”,但是到底有什么不好?一样的食物,早点吃和晚点吃,真的会有不同吗? 哈佛大学布莱根妇女医院的研究人员在权威期刊《
查看:15
2025-10-13
这种常见坐姿正在伤害你 跟练2个动作缓解疲劳
今天(12日)是世界关节炎日。关节是连接两块或多块骨骼的结构,通过不同形态适配身体活动需求,有支撑、缓冲、保护等功能。 关节问题并非仅困扰老年群体,对于长期保持伏案姿势、热衷运动或存在体重超标的人群而言
查看:16
2025-10-13
看似养生实则伤身!秋季泡脚牢记这7点
很多人喜欢泡脚养生 泡脚看似简单,其实大有讲究 泡脚的最佳温度是多少? 哪些人群不宜泡脚? 这些细节快记好↓↓ “寒从脚下起”! 秋季泡脚好处多多 中医认为,“春天泡脚,升阳固脱;夏天泡脚,湿邪乃除;秋天泡
查看:13
2025-10-13
“悲秋”情绪该如何调解?
夏去秋来,不少民众会感到情绪有些“降温”。如何判断“悲秋”情绪的表现是否正常?长时间的情绪低落应该怎样调解?10月11日,宁夏卫生健康委召开“时令节气与健康”(寒露)健康知识发布会,邀请专家对此作答。 宁夏
查看:23
2025-10-13
传染性强,有人全家“中招”!这种病毒进入流行期
近日,在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专家介绍,国庆中秋假期结束,旅游返程后需重点关注三类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 同时,不少网友发文称,孩子中招了“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有孩子因此住进ICU
查看:22
2025-10-13
真的想问:刚死的螃蟹到底能不能吃啊?专家解答→
秋风起,螃蟹肥。眼下正是大闸蟹最肥美的时节,很多人都跃跃欲试准备买大闸蟹吃了。 然而,不少人收到网购的螃蟹时,由于经过长途跋涉的运输,螃蟹有些已经活力不足,有些甚至已经死了。网上都说死了的螃蟹不能吃,会产
查看:30
2025-10-13
27131
首页
上一页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下一页
尾页
日榜
周榜
月榜
郑泉水:以个性化教育培养科研创造力
《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大洋洲文学研究》成果发布
国内首套“老年人语言障碍智能快速筛查系统”上线
“整合盆底医学特色诊疗中心”系列巡讲活动启动
李德仁:要有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
集中发布三大产教融合创新举措,这个大会在上海电机学院举行
全国首例国产单孔机器人腹腔镜“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完成
药学专家:抗生素滥用可催生“超级耐药菌”
中-欧生物医药跨境合作对接交流会在成都举行
鼓励做些“无用之用”的研究,复旦相辉研究院两岁了
践行“AI+ 医疗卫生”,这家医院举办医疗人工智能大赛
荧光传感器实时监测DNA损伤及修复
中国科协新疆、西藏科普专家报告团活动启动
粤港澳大湾区防灾减灾研究院成立
长期增温下微生物碳代谢热适应机制获揭示
中广核浙江三澳核电项目3号机组主体工程开工
新研究揭示洋底超级隆起成因
北师香港浸会大学迎来建校20周年
我国光热发电产业年度复合增长率达11.7%
上海硅酸盐所举办第七届职工劳动技能竞赛-科普讲解大赛
同济大学“城市高质量发展与规划决策实验室”入选
新研究重塑全球海洋钼循环认知格局
都市科技农园启动暨新品种新技术展示观摩会举行
上海交大团队助力江门中微子实验首个物理成果发布
卒中知晓周于进博会启幕,Pipeline持续助力中国脑血管疾病治疗创新
宁波材料所举办2025年科学节活动
基金委化学科学部召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启动会
《BGCI植物园规划、建设与管理指南》中文版出版
第25届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奖开幕式举行
珍稀食用菌冬荪首在广东实现仿野生栽培成功
第五届数字化社会与智能系统国际学术会议召开
南海真菌新异喹啉生物碱对映体研究获进展
第二届艺术、心理、脑科学暨神经美学论坛成功举办
多方联手助力创新产品加速落地
杜小燕:实验动物遗传质量检测至关重要
牦牛胃肠道里隐藏的高原生存密码
科学最热文章
这种常见食材有助于延缓大脑衰老,还能防癌
不累还能“暴击”脂肪,这种运动不知道就亏大了
顾诵芬:设计自己的飞机,保卫祖国的领空
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效率破34% 稳定性获提升
研究者发布前瞻综述厘清隐藏自旋锁定效应
实现高效发“绿电”!新型高熵低钴电极被报道
数据压缩500倍!看到更多帧、更精细的太阳结构
温室气体甲烷光催化生成HONO机制被揭示
不只是“抗菌剂” 石墨烯的双重角色被揭示
迭代式机器学习加速新型电池催化剂开发
国家科技传播中心学术发展讲堂海洋科技专场举办
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入选新基石研究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