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北农业大学副教授苗芷英等人首次揭示铅暴露通过代谢-表观遗传-线粒体动态轴诱发肝细胞焦亡的级联机制,并阐明了褪黑素靶向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缓解铅肝毒性的作用。相关成果发表在Advanced Science。
铅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有毒污染物,在淡水生态系统中富集,可导致鱼类等非目标物种的肝损伤。其机制涉及线粒体功能障碍、代谢紊乱及炎症激活。褪黑素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具有生态生理相容性,其抗炎特性有助于改善肝损伤。然而,褪黑素是否通过调控代谢重编程缓解铅肝毒性尚不明确。
本研究证实铅暴露诱导肝细胞葡萄糖代谢重编程,增强糖酵解并积累乳酸,进而促进组蛋白H3K18乳酸化(H3K18la)。H3K18la作为表观遗传开关,激活线粒体分裂关键蛋白DRP1的转录,导致线粒体过度碎片化并释放mtDNA,活化cGAS-STING通路,触发炎症因子释放及肝细胞焦亡,加剧肝脏损伤。随后,褪黑素通过靶向激活G6PD,将葡萄糖碳流从糖酵解转向磷酸戊糖途径,减少乳酸生成,从而抑制H3K18la修饰,进而下调DRP1表达,维持线粒体稳态,阻断cGAS-STING通路依赖性炎症,最终减轻肝细胞焦亡。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02/advs.202501041
本文链接:研究揭示铅暴露诱发肝细胞焦亡的级联机制http://www.sushuapos.com/show-11-25272-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科学家发表关于仿生纳流传感的综述文章
下一篇: 聚焦未来学与教育融合,探讨用教育赢得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