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译林出版社、未来学家俱乐部等联合主办的“未来学·中国式答案:如何用教育赢得明天?”主题活动在上海图书馆举办。活动以澳大利亚未来学家珍妮弗?M.吉德利所著《未来》中英双语版的推出为契机,会聚来自未来学与教育学领域的多位专家,通过主题演讲、跨界对话及现场互动,为公众系统解析未来学的基本理念与实践路径,共同探讨中国教育应对未来变革的可能方向。
活动现场 出版社供图
《未来》属于牛津大学出版社的“牛津通识读本”系列。作为未来学领域的入门指南,《未来》契合了当下国内对未来认知与实践的需求,系统梳理了过去3000年人类的未来观与相关研究理论,以通俗的语言解析如何正确理解未来,为普通读者提供了走进未来学的钥匙。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秦麟征在该书序言中强调,“未来可以通过行动和决策来塑造”。在主题分享中,秦麟征指出,未来观是个体或群体对未来的看法、态度、信念与预期的总和,决定了人们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未来观能帮助教育跳出传统思维定式,重塑教育生态,以适应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变化。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卜玉华指出,未来教育需要实现三大转型:从“教什么”转向“学会学习”,从“标准答案”转向“提出好问题”,从“知识消费”转向“知识创造”。
《未来》一书鼓励读者“努力创造我们喜欢的未来”。分享活动不仅是一场关于未来学与教育的思想碰撞,更是一次未来素养的启蒙实践——让更多人意识到,每个人都是未来的创造者,而教育正是赢得明天的核心力量。
图书封面
本文链接:聚焦未来学与教育融合,探讨用教育赢得明天http://www.sushuapos.com/show-11-25273-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研究揭示铅暴露诱发肝细胞焦亡的级联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