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 日夜间
    随系统
    浅色
    深色
  • 主题色

催化剂合成新方法 实现甲醇高效制备

2024-03-29 09:20:37 来源: 科技日报

记者3月27日从江南大学获悉,该校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教授刘小浩团队采用光诱导—邻近沉积方法,通过精确控制双原子位点的距离,产生优异的协同催化效应,实现二氧化碳加氢近100%选择性生成甲醇,且生成甲醇的时空产率突破纪录。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化学领域期刊《德国应化》。idR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近百分之九十的化学化工产业都与催化有关。如何获得好的催化剂,在推动化学工业进步中非常重要。”刘小浩说。近年来,科学家对单原子催化剂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传统的单原子催化剂金属负载量较低,导致催化活性低,且单一金属原子与载体配合很难实现理想的催化效果。但是,目前的技术难以精确合成结构均匀的双原子催化剂。idR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刘小浩团队首次采用氧化铟负载的单原子铱作为前驱体,紫外光作为驱动力,激发产生光电子并富集在铱原子周围,实现在埃米尺度上诱导异核金属钯原子靶向定位形成均一双原子铱钯位点。“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位点上进行吸附和活化。铱位点主要强化二氧化碳的活化以及中间体一氧化碳吸附,钯位点则有利于氢气解离。”刘小浩介绍,通过该策略合成的邻近铱钯位点距离精确,有利于钯上的氢和电子快速转移到铱上,可以最大程度加速二氧化碳吸附、活化以及多步加氢过程,实现高活性、高选择性制备甲醇。idR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实验结果表明,在光诱导—邻近沉积策略下,双原子位点之间的协同催化作用显著提高了二氧化碳转化率和甲醇选择性,每小时每克金属上可生成187.1克甲醇。同时,利用该技术所得的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稳定性。idR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记者3月27日从江南大学获悉,该校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教授刘小浩团队采用光诱导—邻近沉积方法,通过精确控制双原子位点的距离,产生优异的协同催化效应,实现二氧化碳加氢近100%选择性生成甲醇,且生成甲醇的时空产率突破纪录。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化学领域期刊《德国应化》。idR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近百分之九十的化学化工产业都与催化有关。如何获得好的催化剂,在推动化学工业进步中非常重要。”刘小浩说。近年来,科学家对单原子催化剂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传统的单原子催化剂金属负载量较低,导致催化活性低,且单一金属原子与载体配合很难实现理想的催化效果。但是,目前的技术难以精确合成结构均匀的双原子催化剂。idR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刘小浩团队首次采用氧化铟负载的单原子铱作为前驱体,紫外光作为驱动力,激发产生光电子并富集在铱原子周围,实现在埃米尺度上诱导异核金属钯原子靶向定位形成均一双原子铱钯位点。“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位点上进行吸附和活化。铱位点主要强化二氧化碳的活化以及中间体一氧化碳吸附,钯位点则有利于氢气解离。”刘小浩介绍,通过该策略合成的邻近铱钯位点距离精确,有利于钯上的氢和电子快速转移到铱上,可以最大程度加速二氧化碳吸附、活化以及多步加氢过程,实现高活性、高选择性制备甲醇。idR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实验结果表明,在光诱导—邻近沉积策略下,双原子位点之间的协同催化作用显著提高了二氧化碳转化率和甲醇选择性,每小时每克金属上可生成187.1克甲醇。同时,利用该技术所得的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稳定性。idR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本文链接:催化剂合成新方法 实现甲醇高效制备http://www.sushuapos.com/show-2-4401-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雄安新区即将迎来设立7周年

下一篇: 线路环境监测装置 大幅降低人工作业强度

热门资讯

  • Sora将如何影响科学与社会

    英国《自然》周刊网站3月12日刊登题为《OpenAI的文生视频工具Sora会如何改变科学——以及社会》的文章,作者为乔纳森·奥卡拉汉,内

  • 什么是“时空连续体”?

    英国“我超爱科学”网站1月1日刊登题为《什么是“时空连续体”?》的文章,作者是斯蒂芬·伦茨,内容编译如下:“时空连续体”(space-time continuu

  • 专家:警惕常见睡眠认知误区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中国主题为“健康睡眠 人人共享”。近日发布的《2023年中国居民睡眠白皮书》显示,我国居民平均睡眠时长6.75小时,平均在零点后入

  • 原来,中国空间站里“四季如春”

    春,推也。从草从日,草春时生也。进入春日,人们时常能在大地回暖、万物复苏中见证旺盛的生命力。一起解锁空间站里的“春日关键词”,感受太空中的“春日

  • 植物避盐性的关键基因被发现

    记者3月21日从安徽农业大学获悉,该校生命科学学院韩毅教授课题组与国内外专家合作,发现了植物避盐性的关键基因。该研究对于提高植物耐盐性,帮助盐碱

  • 银鲳高质量染色体水平 参考基因组发布

    3月19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了解到,该所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发布了银鲳的高质量染色体水平参考基因组。相关研究论文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

  • AI、死亡与机器人:“数字生命”背后的生意与争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冯恋阁 王俊 广州、北京报道2013年播出的科幻电视剧《黑镜》第二季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女主角玛莎在男友艾什被车祸

  • Kimi累趴下了,券商仍看好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晨 北京报道近日,国内AI领域的明星产品——Kimi智能助手,因流量激增遭遇了短暂的服务中断。月之暗面随后发布公告,对此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现第六大植物激素的首个运输蛋白

    在日常生活中,隧道可以帮助人们翻山越岭。在植物细胞内,当内部物质穿过细胞膜时,往往也会通过类似的“隧道”。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孙林峰

  • 英媒:人工智能助力抗体设计

    据英国《自然》周刊网站3月19日报道,研究人员首次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AI)制造出全新抗体。报道称,本周生物学预印本资料库中的一份预印本报告的原理验

  • 中广核:用创新技术提升核电站“智”力

    在近日开幕的中国国际核工业展览会上,中国核学会理事会党委书记、理事长王寿君表示,中国内地现有在运核电机组55台、居全球第三;在建核电机组26台,保持

  • 吸烟会增加腹部脂肪

    科学杂志《成瘾》3月21日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刚开始吸烟和终生吸烟都可能增加腹部脂肪,特别是内脏脂肪。内脏脂肪与心脏病、糖尿病、中风和痴呆症

推荐资讯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