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讯 在甘肃陇南大山深处,礼县公安局永坪派出所日复一日地守护着被誉为"秦人发祥地"的大堡子山遗址群。这里既是探寻秦人崛起奥秘的重要考古遗址,也是观察新时代基层治理创新的生动窗口。近年来,该所探索出一条兼具历史底蕴与时代特色的基层治理新路径,让千年文明在新时代焕发夺目光彩。
守护文明之源:立体化构筑文物安全防线
作为西周至春秋时期秦人的政治中心与陵园所在地,大堡子山不仅承载着秦人筚路蓝缕的创业历程,更成为研究两周时期秦国乃至周代墓葬制度、秦国始封地、西周封邦建国制度以及秦人迁徙与社会特征的关键遗址。大堡子山遗址群的保护工作责任重大。面对分布范围广、看守难度大的实际情况,永坪派出所推动建立了"人防+技防+民心防"三位一体的文物守护体系。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该所成功阻止盗掘未遂事件2起,协助破获文物案件3起,辖区文物安全风险指数下降42%。
民警黄贵荣守护这片山塬已18个春秋。去年冬天的一个清晨,他和同事在巡逻中发现异常情况,冒着零下12度的严寒,他们在雪地里蹲守了3个小时,最终成功制止了一起盗掘行为。如今,他的手机相册里存满了各个角度的遗址画面,这些不仅是工作记录,更是他倾注心血守护文明根脉的见证。
在民警们的感召下,45岁的赵坪村村民赵琦鑫主动加入了义务巡逻队。"以前觉得这些就是普通的土堆,现在才明白,我们守护的是老祖宗留给全民族的瑰宝。"这种从"被动看管"到"主动守护"的转变,正是派出所推动文物保护工作的生动写照。
深耕德治之基:让探花文化赋能乡村治理
道光年间永坪镇武探花黄大奎,武艺超群,以贴身带刀侍卫陪伴道光帝巡视全国各地。永坪派出所深入挖掘辖区内"探花故里"的独特资源,创新实施"探花治理"工程。通过系统梳理古代探花官员"清廉爱民、崇德尚法"的事迹,将其精髓融入村规民约,并组建起一支由熟悉乡情、德高望重的乡贤能人组成的"探花调解队"。
"自'探花调解室'成立以来,辖区各类矛盾都能迎刃而解,调解成功率达到98.5%,其中九成以上纠纷实现当场履行。"教导员张书秀介绍。永坪中学退休副校长赵得来是调解队的重要成员,他对当地历史文化如数家珍,尤其善于运用"探花文化"化解矛盾。
"前几天,牌里村调解老赵家两兄弟的宅基地纠纷时,我引用了'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探花诗句,兄弟俩听后羞愧难当,当场握手言和。"赵得来说,"这些世代相传的文化精髓,蕴含着做人处事的深刻道理,往往比单纯说教更能打动人心。"
如今,"探花调解队"的成员已发展到26人,覆盖辖区每个村落。他们定期在"探花故里"讲堂开讲,用生动的历史故事将"和为贵、让为贤"的理念深植人心。就连村头那棵见证了无数调解现场的老槐树,也成了乡风文明的生动注脚。
浇灌幸福之花:以警务温度护航产业发展
针对辖区内小微企业、合作社的实际需求,永坪派出所创新推出"平安合伙人"举措,为每个经营主体建立平安档案,提供"定制化"安全服务。社区民警杨波的办公桌上,整齐摆放着各类经营主体的安全隐患排查台账。
"我们不仅要当好平安守护者,更要做好发展护航人。"杨波说。前不久,当了解到永坪村果农赵七斤还未售卖的苹果面临冻害威胁时,他迅速在"助农微信群"里发出倡议,半小时内就组织起一支8个人的"助农突击队"。
"大家奋战到晚上8点,挽回经济损失2万余元。"赵七斤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激动不已,"杨警官的手都冻裂了,还一直帮我们搬箱子。有这样的警察在身边,我们致富的底气更足了!"
从街巷作坊到田间地头,永坪派出所民警的脚步从未停歇。他们既当"安全顾问",指导小微企业做好防火防盗;又做"发展参谋",帮助农户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这种全方位的护航服务,让辖区群众真切感受到了警务工作的温度。
永坪派出所的创新实践,展现了一幅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基层治理新图景。在这里,守护文明之源是责任,更是使命;深耕德治之基是智慧,更是传承;浇灌幸福之花是担当,更是情怀。
"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让千年文明得以传承,让淳朴乡风得以延续,让百姓的致富路越走越宽。"所长杨琳道出了全所民警的心声。从文明之源到德治之基,再到幸福之花,永坪派出所用责任与担当,在古老的秦人故地上谱写着新时代基层治理的动人乐章。(杨含龙)
本文链接:甘肃礼县:守护文明之源 深耕德治之基 浇灌幸福之花http://www.sushuapos.com/show-5-79415-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甘肃玉门:精细治理勾勒城市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