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株洲市中心医院感染内科、重症医学科(中心ICU)、急诊科、临床药学科等多学科团队紧密协作,成功救治了一名病情极其危重的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患者。该患者入院时已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历经呼吸支持、血液净化、精准抗感染等重重关卡,最终转危为安,充分展现了我院在应对疑难重症感染性疾病领域的综合救治能力。
当时,58岁的陈先生因“发热、咳嗽3天,加重伴气促1天”被紧急送至医院急诊科。病情在短时间内急剧恶化,发展为严重呼吸困难。到院时,陈先生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低至87%,急诊血气分析提示Ⅰ型呼吸衰竭,急诊科团队立即启动危重患者救治绿色通道。
外院CT提示“双肺弥漫性病变”,鉴于病情危重,急诊科迅速邀请重症医学科与感染内科会诊,患者随即被收治进入中心ICU,一场生命保卫战就此打响。
与此同时,感染内科与重症医学科团队深入分析病情。患者流行病学史不典型,但其“高热、身痛、乏力”的临床表现与肺部影像学特征,医生高度怀疑是“钩端螺旋体病”。最终关键的血液病原微生物核酸测序(mNGS) 结果回报:检出钩端螺旋体。这一“病原学铁证”精准锁定了致病元凶,也揭示了病情的真正来源。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通过接触带菌动物(如老鼠)尿液污染的水或土壤而感染的人畜共患病。夏秋季节为高发期,农民、矿工、下水道作业人员等为高危人群。
诊断明确后,临床药学科立即会诊指导精准用药。医疗团队当机立断,将抗感染方案调整为大剂量青霉素治疗,并严密监护可能发生的“赫氏反应”。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入院后第二天即出现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经多学科会诊、家属同意,立即启动ECMO治疗,在ECMO与CRRT的持续支持下,患者的肺部渗出明显吸收,氧合功能逐步改善,6天后成功撤离ECMO。随后,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等各项指标也趋于稳定。
病情平稳后,患者转入感染内科继续治疗。护理团队为其提供了全方位的精心照护与健康指导,最终,陈先生康复出院,重获健康。
株洲市中心医院感染内科专家提醒:
做好防护:在田间、池塘等可能被污染的环境劳作时,务必穿戴长筒胶靴和手套。
及时就医:如有疫水接触史,并出现突发高热、全身酸痛(尤其是小腿肚)、乏力、眼红等症状,务必立即就医。
主动告知:就诊时请主动向医生说明可能的疫水接触史,这是快速诊断的关键。
通讯员李凤珍
本文链接:株洲市中心医院成功救治一例重症钩端螺旋体病患者!农民、矿工等为高危人群http://www.sushuapos.com/show-5-79715-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