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
7月14日,2025年中国外贸“半年报”揭晓。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21.7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增速较前5个月提升0.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规模历史同期首次突破13万亿元大关,同比实现7.2%的较快增长;进口总值8.79万亿元,降幅较前5个月收窄1.1个百分点,呈现企稳态势。
在国际环境变局与挑战交织、单边主义与保护主义升温、全球经贸秩序面临严峻考验的背景下,我国外贸依然能顶住压力、稳中有升,充分彰显出其强大的发展韧性。理解我国外贸的这一份韧性,不仅要关注其规模增长的“量”,还要看到其结构之“质”和发展之“势”。
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达到21.79万亿元人民币,不仅稳稳站在20万亿元台阶之上,更创下历史同期新高。更重要的是,这一成绩具有显著的持续性特征——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已连续9个季度保持在10万亿元以上,展现出强大的规模韧性和增长惯性。从动态趋势看,我国外贸增速呈现逐季加速的积极态势。在一季度进出口同比增长1.3%的基础上,二季度进出口增速跃升至4.5%。相类似的,月度数据可以更清晰地勾勒出我国外贸的上行轨迹:前3个月累计增长1.3%,前4个月升至2.4%,前5个月达2.5%,最终上半年实现2.9%的稳健增长。这种逐月向好的进出口态势,凸显出中国外贸的修复动能正在持续释放。总的来说,支撑外贸持续向好的深层动力主要来源于我国独特的完备产业体系的供给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一方面,全产业链优势使得我国能够快速响应国际市场变化,灵活调整进出口布局;另一方面,14亿多人口形成的超大规模市场,既可以为进口提供支撑,又可以为出口企业创造生产竞争优势。这种“以我为主”的双循环格局,使得我国外贸能够长期保持强劲的内生增长动力。
近年来,我国外贸经历深刻的结构性变革,“质升”成为外贸发展最显著的标识,主要体现在产品价值跃迁与主体生态优化两大层面。在产品价值维度,上半年,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9.2%,且连续9个月保持扩张态势,其增长曲线勾勒出中国制造的进阶轨迹。更具深远意义的是,自主品牌在高技术产品出口中的占比提升至32.4%,较去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这些数据表明,中国制造业正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壁垒,在全球价值链中完成能级跃升,实现从“成本竞争”向“质量引领”的历史性跨越。这种转变不仅是简单的出口结构变化,更是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外在显现。在贸易主体维度,上半年,我国外贸经营主体数量创历史新高,实绩企业突破62.8万家,较去年同期净增4.3万家。其中,民营企业的表现尤为亮眼:54.7万家民企贡献进出口总值57.3%,同比增长7.3%,显示出我国外贸经营主体的蓬勃活力。
美国单边实施的“对等关税”政策对我国外贸形成显著冲击,特别是对美国市场依存度较高的企业造成实质性影响。然而,压力测试并未改变我国外贸平稳运行的基本态势。进入6月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5.2%、出口增长7.2%、进口增长2.3%,三大指标全面转正且增速持续回升。这一积极变化充分印证,我国外贸体系具备抵御外部冲击的坚实韧性。这种抗压能力的深层支撑源于外贸多元化战略取得实质性成效:上半年,我国对美国进出口总值2.08万亿元,同比下降9.3%;与此同时,我国对新兴市场的进出口增长突出——对非洲进出口1.18万亿元(增长14.4%),对中亚进出口3572亿元(增长13.8%)。当前的外贸运行态势表明,通过构建“西方不亮东方亮”的全球贸易网络,中国成功地将“外部因素”转化为“可控变量”。
外贸是观察中国经济的晴雨表,也是传递中国发展理念的重要窗口。这份来之不易的外贸半年报,不仅展现出中国经济发展在量上的增、质上的进,更传递着中国与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坚定信念。当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当创新发展的步伐越走越实,中国经济这艘航船定能穿越风浪,驶向更广阔的天地。
(作者:李俊成,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
《光明日报》( 2025年07月17日 02版)
本文链接:【光明时评】在外贸半年报里读懂中国经济发展亮色http://www.sushuapos.com/show-5-62193-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年中经济观察|激活消费“主引擎” 释放增长新动能——中国经济年中观察之一
下一篇: 【光明时评】旅拍,为深度表达镌刻社会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