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邵鹏璐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20%,人口老龄化程度继续加深,老龄化也同时催生了银发经济新格局。当前,科技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也给许多老年人带来了“数字焦虑”,数字适老作为“银发族”的急难愁盼,正逐渐从概念走向实践,且正在成为破解传统养老难题、激活“银发经济”的关键引擎。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专家表示,当前许多老年人处在数字生活困境之中。一方面,智能手机、电脑等设备的功能日益复杂,各种应用程序的操作界面和流程不断更新,操作难题是老年人面临的一大挑战。如简单的手机支付功能,需要绑定银行卡、设置密码、扫描二维码等一系列操作,许多老年人常常感到困惑和无助。同时,数字服务的设计往往没有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字体过小、界面布局不合理等问题,给老年人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另一方面,网络上的信息纷繁复杂,老年人由于缺乏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很难准确判断信息的真伪。一些虚假广告、诈骗信息常常以诱人的形式出现,让老年人容易上当受骗。
此外,社交隔离现象在老年人的数字生活中也较为突出。虽然社交媒体和通讯软件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交流方式,但老年人往往难以适应这种虚拟社交模式。他们更习惯面对面地交流,对于通过屏幕与他人互动感到陌生和不适应。
前不久,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中,“大力发展老年用户友好的智能技术产品和应用”被提出,再次关注数字适老化。
其实,早在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便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聚焦涉及老年人的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切实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难。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曾表示,整个社会都要帮助老年人跨过“数字鸿沟”。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两条腿走路,兜住底、能兼容”。
近年来,适老化产品和服务也已逐步为老年人所感、所知、所用。3000余个与老年人生活密切相关的网站、App完成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超30万场“银龄数字课堂”陆续开课,近6亿人次享受“一键呼入人工客服”尊老专线服务……
数字养老需要普惠发展和专业服务。2024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数字适老中国行”活动,从服务升级、技能教学等6个方面入手,为更大范围的老年人提供更便捷、更安全、更丰富的适老化产品与服务,助力“银发族”跨越“数字鸿沟”、乐享“数智生活”。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等六部门启动了2025年数字适老助残产品和服务典型案例推荐工作,提出在创新技术方面,重点关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5G通信等技术,推荐具有创新性和可复制性的方案。
数字养老同样需要硬件支持。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目前我国养老呈现“9073”的格局,即90%左右的老年人在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居家环境的“数字进化”必不可少。智能门锁、智能门铃、智能音箱、安防摄像头、安防传感器等设备实时守护老人安全,并在异常情况下向亲友等自动发送语音和短信告警等,为老年人带来了“智慧”“安全”“高效”的居家养老环境。
据安徽省民政厅老龄权益保障处处长杨斌介绍,近年来,安徽省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社会适老化改造工作的通知》《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流程和要求》等,将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纳入民生实事项目,累计已完成16.6万户;常态化开展“智慧助老”进社区活动,2024年累计开展智能设备培训活动500多场次,帮助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
浙江省青田县设立“关爱夕阳红”基金,支持空巢、失能、高龄老人家庭率先开展智能适老化改造,接入燃气报警器、烟感呼叫器等智能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居家安全。截至2024年末,完成智能设备安装2788户、困难老人适老化改造504户。
7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智慧养老家居产品通用技术要求》正式施行,直击部分产品适老化设计不完善、操作复杂度高等市场痛点,通过统一技术规范推动家居产品真正实现适老化、智慧化。
每个人都会变老,适老化产品服务人人都用得上。专家表示,数字产品化鸿沟为红利,让老年人会用、敢用、愿用,需简化步骤、改进服务,做到简单、便捷、安全。但也需注意保留非数字化的传统服务,尤其是在一些公共服务窗口和平台,要有兜底的替代方案
保障。
本文链接:数字适老让晚年生活变“讲究”http://www.sushuapos.com/show-5-62544-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一刻钟便民让公共服务开始小步快跑
下一篇: 让更多孩子接受更丰富更优质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