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王斌报道 8月16日上午,“陇上神泉•书画通渭”文化活动月暨文旅融合发展大会在甘肃省通渭县翰墨文化中心启幕。此次活动是通渭县深耕文化底蕴、激活资源优势,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
图为“陇上神泉•书画通渭”文化活动月开幕
千年古泉煥新颜,康养产业注活力
大会推介环节,通渭县政府副县长何艳君重点推介了通渭珍稀的温泉资源。她介绍,通渭积极谋划了温泉旅游开发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全面提升温泉资源利用效益,有力助推全域旅游及康养大健康产业发展。
通渭温泉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早在北魏时期,郦道元便在《水经注》中记载:“渭水自黑水峡至岑峡,南北十一水注之。北则温谷水,导平襄县南山南溪……”文中的“平襄县”即今通渭县,“温谷水”便是通渭温泉。
经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权威测定,通渭温泉的泉水直接汲取自地下约200米深处无污染岩层,品质天然纯净。泉水恒温高达113℃,自流至地表水温仍保持在53.9℃,日稳定出水量逾6000吨。尤其珍贵的是,泉水中富含32种有益元素和化合物,是国内少见的复合型富质高热矿泉。
依托温泉独特的理疗功能,通渭县创新打造了中医温泉水疗中心,探索出“传统中医+现代水疗”的特色康养模式。通渭县人民医院康复科主任张晓非介绍:“实践数据表明,这种温泉结合中医的特色疗法,显著提升了康养效果,相关患者的康复周期平均缩短30%以上。”这一模式已形成强大的吸引力,每年慕名前来体验温泉康养的游客和疗养者超过20万人次。
书画之乡底蕴厚,全民艺术氛围浓
通渭不仅以泉闻名,更享有“中国书画艺术之乡”的美誉。在这里,书画艺术已深深融入城市血脉和民众生活。
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均开设了书画艺术课,将书画教育纳入校园文化建设和特色教育体系。每年定期举办中小学生书画展和现场大赛,引导青少年从小培养书画兴趣、传承优秀文化。
图为“陇上神泉•书画通渭”文化活动月系列展览开幕
“书画的种子深植于黄土地,生长为一片独特的文化绿荫。通渭人对笔墨的挚爱与虔诚,滋养了一批慧眼独具的收藏家,使散落的历史星光在此汇聚生辉。”在同期开幕的“明月清风——中庸艺术馆、麦岛盛裕艺术馆收藏展”现场,观众驻足细读展览前言。展览荟萃了古代文人墨客的珍品翰墨与当代名家讴歌时代的精品力作,蔚为大观。
图为观众在相关收藏展现场驻足观展
据统计,通渭县目前有书画创作人员1.2万人,其中国家级艺术人才(中国书协会员53人、中国美协会员15人)和省级艺术人才(甘肃省书协会员146人、甘肃省美协会员127人)阵容强大。民间书画收藏总量更是高达280万件,底蕴之深厚可见一斑。
“耕读传家,是通渭人最珍视的传统。一提起通渭,书画就是其最闪亮的名片。”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陈传席评价道,通渭通过持续邀请全国书画家前来写生、举办高水平画展,正以实际行动书写着文化自信的生动篇章。
盛会启幕展纷呈,文旅融合前景阔
据悉,本次大会期间,还将陆续举办包括中美协“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大采风作品展,中庸艺术馆、麦岛艺术馆收藏展、乡贤文化艺术展、通渭籍中书协中美协会员及农民艺术家作品展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展览活动。这些活动将集中展示通渭深厚的文化积淀与蓬勃的艺术生命力,进一步擦亮“书画通渭•康养温泉”文旅品牌,为当地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注入强进动力。
本文链接:甘肃通渭:千年古泉与翰墨丹青共绘文旅融合新画卷http://www.sushuapos.com/show-5-65486-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甘肃通渭:多元产业铺就增收振兴路